2017年5月17日 星期三

【小畢典的祝福】

陳玉峯

寬舒的中廊。

校園生涯每年如同星球運轉,總是有迎新、有送舊。
迎新有陌生、有未知、有挑戰、有希望;送舊有告慰、有遺憾、有傷感,有濃得化不開的割捨或離情,更有嚴苛的檢驗,因為一個大學系所辦得好不好,是要以其畢業生,一生對社會、對世界的正、負面影響來作評價!
幾年來真實的生活中,師長無不卯足全力耳提面命,隨著每刻當下,試圖把他們研究、探索的精華,澆灌在每一顆充滿無限希望的心靈,台灣以及全球下一個即將浮現的主流。
而今天的贈言,重點在於離別前夕的氛圍,在你們百感交集的時刻,我只說平實話,一種情感隱藏或表達的藝術。
「成大台文系所」這個「名」,就是你們一生抽象或精神上的烙印或胎記,不管時間多悠久,它,在許多時候就是你的另一個名字;它,永遠是你們跟台灣根系相連的象徵之一。
就生命現象界來說,脫離母樹愈遙遠的地方,種子愈容易茁壯成為大樹,我預祝大家在各地活出榮耀自己的名、系所的名、台灣的名、上主的名!
每逢畢典,世界「有名」的大學常會邀請「有名」的人物演講,台灣「有名」的雜誌、網路也會將之翻譯或轉載,也讓很多人趨之若鶩。我認為都值得參考,因為那是代表大眾的典範、當代或主流的嚮往,它的基礎在於人類DNA中的群體性,反映人類是從群體演化才能存活下來的事實,如果你看到於心戚戚焉的話語,那是證明你有一樣的思維、體會或感受,只不過人家把它用另一個角度說出來而已!但我要提醒大家,群體性固然重要,你卻必須自己發掘出內在真正的,你自己的特徵,活出你遺傳物質當中,世界唯一的,你的本尊的天命!你得看清人世間數不清的,美麗的假象、幻象,忠實地活出你的天賦。
由於我們是台文系所,有些人可能走會走上文學相關的志業。我要說另一段平實話。
沒有自戀狂、極端自我中心的人,很難成為作家;但是,沒有革除掉自我中心,無能自我革命的人,註定的,永遠無法成就了不起的作家,而只能作自己的家罷了!能夠自我救贖,才可能進入普世人性,救贖世人。
在成大、台灣文學系所的這許多年來,諸多的知識、技術、思維方式、經驗智能、偏見或思考的劣習,等等,在今後,社會以及你的際遇必然張起天羅地網,逆滲透過濾它。有的東西會被汰除,有些部分會更加茁壯,蔚為一片燦爛輝煌。記得,每當有何深刻的反思之際,別忘了捎回來母系,好讓師長、學弟妹們分享、反省與進步!
最後講一句我數十年的老話:相信我,這個社會因為你的加入,會變得更美好!奉台灣的名,無限祝福大家!
(註:小畢典是台文系所在校生為畢業生自行舉辦的祝福型畢業典禮)




台文系館正門。

系館一隅。

教室外的走廊。

推開窗,去這個世界闖蕩!

台文講堂內的演講活動(陳奇相講座,2017.3.22)。

大學生涯的黃昏,也是真實人生的起步。


2017年5月1日 星期一

【傘失】

陳玉峯


多年前曾經上過我的課的臉友po出了一句話:
今天最傻眼的事:掛在研究室外的雨傘也會被人偷走……
於是留言版就開始了。有位附和說某某人在圖書館外面的也被偷,版主答:「下雨天,大家都泯滅良心了!」,接著有人po:這有點扯,研究室的也被拿……
我回說:不用說「偷走」,因下雨所以有需要,給人方便是謂良心傘,可惜「借」走的人尚未具備涵養留個紙條抱歉及致謝!你如果願意,就在網上、教室推動良性教育,我提供20把傘的經費給你去宣傳良心及負責任的正面行為如何?
版主回覆:我對台灣人的良心沒信心耶,加上小偷很可能是我們法律系的學弟妹,讓我更加心酸了!
我說:良心也可以學習而來,愈付出就愈飽滿,我以一生的經驗擔保,我到處遇見好得不得了的人……
版主:不過,人心不古了,只希望我的遭遇只是少數個案。
我回:我常看百年、千年、萬年、二百五十萬年台灣自然史、七千萬年台灣檜木滄桑史。人心沒有古不古而亙古恆新,你不就可以反映出來嗎?當你抱怨,你只將悠遠時空、寬闊人性壓縮在一個小黑豆點,卻忽略掉了原本海闊天空的本然。一個人一計較,就將自己做小了啊!對別人有信心,對自己即可更堅定,堅強而寬容!
版主答:嗯嗯,也是。謝謝!
我補一句:我相信你。
樓下的聲浪繼續搖晃。
「沒水準,連傘也拿!」;「沒說就是偷,何況還是法律系的,學生時期就會偷,學成之後就更壞!」;「有蠻大概率是我們系的人……」;「扯耶!有監視器嗎?」……
這類對話再說下去當然不了而了,或罵來罵去,或往負面氛圍及是非偏執面發展,對人性沒改變,對個人或將營造偏執的累積,整個網路時代到處充滿由小到不能再小的「奈米」之爭,到國家公器兩極對立的暴衝,隨著「自由、民主」的偏用,涓滴滙為洪流。
在第一層次人的感受、人際的行為準則,當然是「偷」,被偷人當然難過不爽,我還不知道有誰被偷是快樂的。上述那位版主雖然沒再反駁或深論下去,但很可能心裡在短期間內(一、二天)還悻悻然。整個社會不也充塞無窮的小小不如意?而我著重的在於,有多少人願意隨時隨地隨際遇而轉化為積極、正面的方向,而不是只討論「是、非」的二元對立面。
西方哲學五大分項之一的「倫理學」,探討的是何謂理想的行為,而不是何謂對、錯的行為;非洲某些地區的倫理道德水準,恰好跟穿衣服的多寡成反比,然而,討論愈多,倫理、道德的偏執愈劇烈,更扯出一大堆尚未有事實存在的精緻的愚蠢,甚至可能產生負面的「Pygmalion effect」的發生。
Pygmalion effect」最簡單的意思是:對某事有所期望,則該事件終將發生,以坊間俗語說,殆即「心想事成」或「心誠則靈」。這或許是傾向正面鼓勵人的話。
希臘神話中有位雕刻師的名叫Pygmalion,他專注於雕刻,清心寡慾、不近女色。然而,他雕刻出一件完美的女體雕像後,卻瘋狂地愛上雕像,終於跑去找維納斯女神成全他,將雕像注入生命與他結合。
這個故事依時代不同的詮釋而天差地別,可以看成另一則自戀的水仙花,美少男看著水中自己美麗的影像而愛上自己,情不自禁跳下水而溺死,而後變成水仙花;也可以看成後來改編的歌劇、電影《茶花女》、《窈窕淑女》等,但若從心理分析、潛意識等角度,乃至基因解碼,足以讓人溺死在妄相海。
我說「負面的Pygmalion effect」,在邏輯上不大能聯結,在此只是比喻或聯想。
一個人在遭遇得失、委屈、損失、打擊或不如意事時,常會連鎖帶動其他或整體情緒、心緒的低沉,經由夜眠時大腦的調整、過濾、做夢抵銷或儲存部分而漸次恢復,而貪、瞋、癡等等,實為同一東西的局部反應,大抵是由DNA決定的本質,連同他的際遇而累積或加成,總成動態平衡,靠藉正反宣洩、感染、轉化、補償等等複雜的自我形塑而成性格,或其思維、行為的傾向。
如果遭遇或轉折契機遇上的,是正面或負面,頻常決定其性格趨勢的走向。負面事件愈多,思維傾向愈走偏,也會朝向「惡念」發展,而正向思考的機率愈低,他會將自己驅趕往負面人格形塑。或說,自己教導自己成為惡人,此即我說的負面的「Pygmalion effect」。
因此,當我逢機遇上任何人呈現負面反應時,當下判斷如果合宜,我會嘗試表達正面的契機。而且,幫助別人,也是提攜自己。
然而,還有更深沉的心理療法,卻也帶有另類危機,端視該人的慧根及際遇而說不準。這個心法我稱之為「觀音法理」,它如同自然界的無善非惡,消除正負面的心念;它的心理基礎是了悟緣起性空,洞燭自我是不斷累積變化的幻象,絕非人的本然,而以突破自生幻滅,領悟終極究竟為目標;它在世間的經文依據為《法華經》(客觀描述),以及《楞嚴經》(觀音主觀說法);它的道德實踐是:「饒益眾生不望報、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所作功德盡以施之」。然而,一般世人只將之轉換為:不管任何正、負面的心象,一概是觀音用來提醒世人,斷除任何心象的出現,而變成「吃苦若吃補」,卻無法了悟終極的靈魂之本體之本自清淨,因而常常墮入類似自虐狂的濫好人、假好人,反而欠缺是非、罔顧因果的凡俗。
這方面是幽微非理性可瞭解的悟境,我只是感知、感悟,而無能說服任何人。因此,我只能在任何當下,以正面的平常話,逢機向有緣人佈施而無任何給予,也就是「傘失」之類的,無關乎有用、無用,或隨時轉手身外物罷了。
唉!我說正面,就是沒有正面,也就是正面(《金剛經》文字上的「即非」弔詭)。

2017年4月23日 星期日

【雲霧中的舞台─木曜先生】

陳玉峯
李木曜先生的田園生活(2016.10.27;永康)。
訪談木曜先生伉儷,全程、整體予我的感受是:正人君子、謙沖致遠、是非清楚、平實而正向力道渾厚。他是苦學出身,一生守正不阿於農畜公務技術,但目睹地方政治狀況,提早10年退休,一心嚮往且實踐其田園生活,而子女大有成就。
他強調人際:「你若要做朋友,我就正派直來直往,要其他的旁門左道,免!不用談,我們不須要。人生短短幾年,為什麼不多做一點利他的事?不必留名最起碼,無論如何,總要做些對社會、對人生正面的事啊!80餘年來,我沒有愧對良心,仰不愧天、俯不愧地……」
「日本時代我讀草嶺分離教室,後來唸莿桐初農……日本人對台灣雖然是殖民地政策,但對台灣山林土地、教育等等各方面很用心。他們非常重視品德教育,我們小學有門課叫『修身』(syu-sin),內容大部分都是古聖先賢的修身與生活範例,它影響我一輩子。它們包括世界歷史上了不起的人,各式各樣的人才經歷與自我砥礪的典範,影響我們的人格、人品形塑……如今,我媳婦在當老師,她說現在也有啦,但現在的孩子較難教……現今家教、社會風氣不好,學校教育也不重視品德,惡性循環,失掉了涵養人生的寬度與深度啊!……」
「……孟翰來電說你要來訪,我早就知道你了。做環境、生態的人疼惜鄉土,我對你的尊敬在此,不管你是什麼職位,愛台灣、愛社會、愛眾生都是正面力量,不為名利,真正愛這個地方,這地方就是我們自己!
我當時在這裏的監事科,有次,45個新進人員上任,我給他們簡報,我跟他們說了一段話被他們笑多久你知道嗎?我說你們是公務員,要有操守;你們是工程設計與監工,偷工減料是最大的罪惡,破壞性很強、腐蝕力最大,這樣不行;如果有人請你們吃飯,我不敢說不准,這樣不近人情,但是,收紅包絕對不行、回扣萬萬不行!簡報結論我說我們要愛我們的國家,愛社會、愛人民!3年以後,其中一位專程來看我。他說:課長,當年我們都認為你不是瘋子就是白癡,現在,我覺得你是對的,這樣才像個人!我回答他:我們國家有救了!45位有1個就有救了!……」
雖然我訪談了木曜先生一生簡歷,其人格已在上述突顯,而且這就是台灣迄今安定的主力,細節我就不再表述。木曜先生對遠房堂兄李岳勳前輩的認知,可作為認識但屬「遠距熟知」類型,卻道出另種客觀也主觀的評價。他直接與李岳勳前輩碰面、談話,遲至1973年。
他說:「那時,李岳勳對社會公共事務已經不像先前那樣活躍了。之前,梅山、嘉義等,地方上若有些難題,要調節、排解啦,大部分都有他……」
藉由李前輩因緣,讓我再度訪談台灣幾乎已淪喪的典範、標竿人物,而跟以前一樣,這些撐起台灣精神、維持台灣中堅力量者,不管在何等行業,無論什麼位階,他們從來以身心靈的剛正不阿,感染、流佈台灣立國的基礎格調,從而穩住民心士氣。

§章尾
從歷史、環境、人的印象等,勾勒出淡淡、朦朧的人事背景,猶如滿山雲霧中,有道偉岸的身影,孤孑地穿梭在台灣史的時空,彷彿是整部台灣人台灣史鬱悶的象徵,反而更加撲朔迷離。想要回到血肉之軀、恩怨情仇或一個真實人物的故事,還是得落草人間,然而,絕大多數人的時空逆旅如同落葉,繁華在樹梢,腐朽在林地,存不存在,只記在茫茫的雨霧、風中。
絮狀高積雲(童鈞彥攝;2016.12.31;茂林「真我山南峯」登山口附近)。
於是,還是,我只能逐次將人們烙下的影像,翻拍為殘缺的文字檔。我並沒有將所有訪談者全數納入,例如我訪談96歲的鍾逸人(2016年)先生,龐多的訊息我但擱置,因為內容與我所想要書寫的主軸無關;有經驗的攝影者都清楚,野心太多,就會模糊焦點。




2017年4月22日 星期六

雲霧中的舞台─台灣第一才子

陳玉峯

類似拍攝自然影輯或紀錄片者,刻板卻言之成理的專業倫理之一:不准拍攝者介入被拍攝對象的情節,包括生死存亡之交,因而有些情境下,客觀者遠比主觀者更是不堪、矛盾、掙扎與痛楚。
也跟歷史學者一般的扭曲,明明人類沒有客觀的歷史,撰寫者更是正經八百的主觀與偏執,卻可「騙人騙到自己都相信」!
而我沒此等困擾,本書徹底是感情置入的撰寫,有時卻反而相對客觀,因為我從時空背景、歷史厚度揣摩起,我一向欣賞湯恩比可以同歷代鬼魂對話,且可以由淳厚的同理心,摸索出更是相對真實程度的「事實」。
一直認為以我研讀李前輩著作的感受,心靈直擊的交會、體悟,我一定可以訪問到「識貨者」,只是年代稍已遲誤,且過往時代的氛圍文人,不僅相輕(如今則相濡以沫,爭相結納成團而交互捧場),要到落款文字,大概偏向傳統「三達德(立德、立言、立功)」的「標準」或典範。而我所訪問者太有限,且偏向親戚,在「路燈正下最黯淡」的習性下,似乎一直未能獲致對李前輩中肯的評價。因此,在本書撰寫過程中,我必須隨緣不斷口訪。

李木曜先生伉儷(2016.10.27;永康)。
就在如是縹緲思緒下,20161027日,我在台南永康與李木曜先生的對談中,果然獲致晶鑽似的一句評語。然而,我了然,李前輩的歷史意義,有待我的畫龍點睛,但最真實的評價,絕非個人自我膨脹式的論斷,而是在於綿延數百千年,台灣普羅素民無功之行、無德之德、不假外求的內在修為與人間實踐,也就是自我破除原本就是妄相的自尋煩惱,體悟人生境界可以是自由無限而馳騁造化,且隨緣濟渡眾生、萬象,卻不著一相啊!
19世紀初(1820年之前?),祖籍中國漳州的李玉河氏,跟著幾位弟兄來到了現今劍湖山遊樂區的淺山拓殖,不論是政治性避禍,或不可考的任何理由,似乎一心朝向蠻荒。不久,即東進深入到今之瑞峯的原始山林地區定居,而且,李氏的三個兒子:李招田、李招勇及李招文,一段時間後也再度分往不同的區域發展。其中,招勇這支,他帶著兩個兒子,越過清水溪,拓殖於草嶺。而李招勇氏就是李木來、李木曜等9個親兄弟的祖父。(註:依李前輩《梅山鄉的全貌》敘述,先是李招文拓墾,再交給李招勇)
也就是說,我所訪談的李木曜先生(1934年生,小李岳勳前輩14歲),他的父親李進跟李岳勳的父親李我,是堂兄弟,而且,三代之前,已經以清水溪相隔兩岸,生活圈形式相似,但人際已分割,多了多層距離的美感,時而模糊朦朧,不顧精準年代,而只剩意象。
我問木曜先生:您何時認知李家有著李岳勳這號人物?
「我6歲就知道了!說到他,真的是我們大家族的一個偶像啦!
那時候他在台灣總督府工作。那個總督長谷川清,有天聽到他在朗誦古代的詩詞,因為總督本身喜歡漢學,立即找他談話。總督驚訝於他漢學的底子深厚,連說喔!你比○○○的修為更好,你是什麼大學畢業的?他答說我是小學畢業!總督回說沒有這種事,小學有如此程度?好!我照大學學歷給你起薪……」;「總督還口頭加〞封〝了一句:李栽啊!真是台灣第一才子啊!」
我質疑木曜先生:「你6歲就知道李栽是家族的榮耀,也就是說1940年,而那時李栽也不過是20歲,1940年底長谷清川剛任總督,1944年下台。你如何知道他的事?」
木曜先生說:「李栽在我們宗族裏當時大有名氣,我們大人都會強調他非常聰明,很有學問等等,至於在總督府的過程,我是較大時,聽人家流傳的,這是我大概的認知,但因我們是住在雲林這邊,他們在嘉義,交通不方便,也沒在一起過。唉!當年我還是小孩,我們家極為窮困,自己讀書、三餐都難濟,而他們家是顯赫的……」
李木曜先生說出了「台灣第一才子」的總督的讚嘆!
「由於生活上沒有重疊性,很久、很久他也不認識我,說實在的,在我們家族中,在我們的感覺啦,他高高在上,而我們對他有種自卑感,總覺得我們不能跟人家比啊……」

遠距美感也好、實質孺慕也罷,木曜先生道出了日治時代李前輩的「殊榮」與傑出,卻在國府治台以降,似乎連親生兒女也曾未聽聞,如此,側面點出了身為台灣人的悲哀!日本台灣總督「第一才子」的令譽,必有過人之處啊!

2017年4月18日 星期二

【廣播與大學】

陳玉峯
日前看到一則「新聞」,說是某大學與國家的廣播電台簽訂合作計畫,要把若干通識課程,結合廣播電台的資源,也就是將幾門課,插入該電台的幾個節目中,透過電台的網站等,讓師生「即時收聽」。該電台台長宣稱這是:「樹立○○電台結合大學資源跨域合作的創新服務模式,為國內公共廣播服務寫下新頁……持續深化資源跨域合作,打造跨域合作平台,共創高教及社會教育品牌加值及行銷雙贏的效益……」。
我由衷祝福大學可以真正啟迪民智、有智慧地切入社會,期待經由更多的管道,參與整體文化的正向力道,畢竟我始終抱持如同久遠以來,英國人評價大學教授的「社會價值」的要項:探索(討)宇宙的真理、引領時代的思潮、伸張社會的正義,以及促進生命的反思,還有其他。
然而,我從1980年進入大學教員體系迄今37年,在多個公、私立大學,超過8個系、4個不同學院的履歷或經驗,也許個人稍微嚴苛些,我只能說這樣的台灣的大學教員實乃鳳毛麟角,打著燈籠難覓,而且,隨著過往典範的瓦解,價值系統的大蛻變,或讓人有每況愈下的慨嘆。
上述所謂的「新聞」,我看不出有何「創新服務模式」,對後半段的空洞台詞,更感到噁心與浮誇,如同近一、二十年來,族繁不及備載的資源爭奪戰,創造了一大堆不知所云、荒誕怪異的「計畫」(我不屑引證計畫名稱!),試問台灣的高教是「向上提升」或「往下沉淪」?!
我不是在自我標榜或假裝清高,我也未曾針對高教真正著力批判,結構根源的文化DNA問題不可能一代變革。李前總統清楚這些大問題,卻也只能在退休後高倡「脫古改新」,但是,難道他不清楚權勢如日中天之時都無能改變,遑論政壇的現實,誰人在你退休之後甩你?
新政府乘著民意走馬赴任,如今卻像一隻即將傾倒的空心巨人(2016.5.20;台北)
只是在看到國家、人民龐大的資源,耗損在虛偽牟利卻又正經八百地進行語言文字遊戲之際,我還是得提醒當局一、二句,簡單地說,歷來的弊病就是公、私不成比例,欠缺內在的真誠,而假話講到連自己都「相信」!從日治時代的普遍誠實,經由70餘年的汙染而變成遍地謊言、到處是「假」!
而我們在19801990年代即以大學授課內容,不時地上「地下電台」,免費大肆鼓舞群眾走上街頭,力抗不公不義,我們甚至將最保守的教會大學師生帶上了凱道;我們散盡家財(本來就沒什麼錢),開拓時代前瞻思潮、檢驗價值信仰,以台灣本命土的裸真,力搏強權暴力,無論科學、哲學、文學、藝術、產業、環境、自然生態、平權、農工……從來沒有什麼領域之分,試問近30年來國家的廣播電台在幹什麼?!歷來公權單位頒發的什麼碗糕獎,又獎勵了何等的「順民」?
筆者訪問台灣微笑樂團(2016.8.15;望春風電台)
我就是「瞧不起」一大堆蓄意放棄結構大議題,無是無非只談些美美的話語,而藍綠通吃、全面討好的播音!
最近3年來,我在電台主持節目的內容,有些部分比大學、研究所的授課都更深入,民間照樣吸收、反思,我們的聽眾聽節目還作筆記、錄音,有疑問還來訊查問。偶而電台作業疏忽而重播,聽眾不僅馬上反映,更直接指出重播了那年那月那日的節目。而我們及台灣聽友,從來不知道什麼叫做「為廣播服務寫下新頁」,不懂何謂「深化資源跨域合作」,更不用講啥「共創高教及社會教育品牌加值及行銷雙贏效益」等等鬼打架的語言、文字泡沫!
請教國家廣播主管單位,無論何等政權,除了照顧你們的政治利益、裙帶牟利關係之外,歷來你們正視過台灣廣播的實情嗎?而系列促成台灣全面大改革,諸多良心廣播者的境遇如何?!

沒有實踐力行的「信德」只是「死的、假的」,如今的台灣早就不該沉溺在什麼本土或外來政黨,我只期盼當權放下政黨利益,傾聽普遍人民的心聲!而大學教育總該將「社會人格」納入用人的重點考量矣!

2017年4月17日 星期一

【慶祝建館百年系列活動─微笑唸歌團】

【時間】2017年4月26日
【地點】成大台文系台文講堂

「台灣微笑唸歌團」國寶阿嬤楊秀卿女士及台柱團長儲見智、林恬安伉儷在成大台文系台文講堂大公演,為「建館百年●台文新紀元」系列活動揭幕!歡迎蒞臨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