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日 星期四

南橫十帖(九)

陳玉峯

九、台灣生界原型與更年
    初秋以迄隆冬,我流連於利稻以下,東台岩生植被,參悟了台灣天演另一重大的課題。
    利稻以下,標高1,289 公尺的鋸山山稜之東,盡屬母岩裸露、地塊初成生態系。自從台灣生態研究伊始,引進北美學派極相理論,超過80年來未曾解毒,因而植物群落的探討,始終漠視岩生植被的討論,事實上,它是解答台灣植群的關鍵環節之一,而且,就在霧鹿峽谷,遲至2003年,外國人依據此地的松樹族群,發表新種「天龍二葉松」,台灣植物分類學界顏面盡失。
    28年前,我曾孤獨一人,在全台最複雜的原始林區南仁山,每隔1公尺,由山頂往溪谷縱橫牽釘標繩,然後一草一木測量、登錄於調查簿上,那等勤奮,如同工蜂、工蟻而不明所以,而意志上的理由只為圖個明白,因為台灣研究史上,以及引進的任何方法,從未有人或報告,清楚交代自然實體的真實狀況。
    歷經毒蛇、虎頭蜂、螞蝗、蚊蛾、荊棘、崎嶇地勢等萬般困頓,真正搏鬥的對象是自己。曾經在南仁山頂放聲大哭,更不堪於未知物種,及其魔幻變異。如此迷宮中,我養成一種習性,以匍伏草本定根的方式,一心不亂、按部就班,一步一真實,從而在血淚汗水摻攪中,情感醱酵其內,知識釐析而出,漸進地,自然樂音一一就位,無以倫比的大合唱由弱轉強,終於,我可恣意享受,一座山就是一首波瀾壯闊的交響曲。
    終於我了知,南仁山區將萬餘年來,現今中海拔的闊葉林、低山亞熱帶雨林,以及海漂、空投的南國種源,濃縮在淺淺矮矮的山丘,而且,時空及生界,分化為成熟與世故,一座落差不及百公尺的山坡,顯著具備山頂型、頂下型、中坡型、鞍部型及溪谷型的不同社會,且各有指標物種,有者涇渭分明,有者遼闊廣佈,有者孤芳自賞;而大山系必存有主變化軸,側稜、支脈有第二變化軸,再行分支者有第三變化軸,乃至交纏不同歲月階段的,稚、幼、青、壯、老與死,總成萬億交互作用的大平衡。
    年輕時候我投入台灣最老熟的林相,揣摩上帝的樂音;如今我壯老交接,探索的卻是台灣最年幼地體的叢林,而且,2005年我了知,這正是台灣生界的原型,繁複多變異生態系的演變,都是以之為原點。直到現在,我逐漸摸透台灣島的輪迴、前世與今生,誠如結婚生子,陪著小孩成長,總算填補自己欠缺完整記憶的童年,將人的一生,由搖籃到墳墓,有了全然的證悟。
    簡的說,台灣靠藉板塊擠壓,大、小地震之際,地塊參差隆起,且在造山運動出海的250 萬年來,恭逢冰河時期及間冰期各4次,引渡寒帶以迄熱帶的生命進駐台灣,經由天悠地久的相互調適,生命與土地之間,達成各種不等程度的分化與平衡,而最早期的植物分佈模式,相當於今之峽谷地形的植物社會;現今台灣百餘條河川,及其龐雜的V型谷地的生態現象,代表演化、分化的起始模型,且伴隨地形、土壤及所有環境因子的化育,植物社會平行發展,當然,時而逆向演化,例如大崩塌之際。

    而且,台灣島愈是相對海拔高聳的部位,演替的階段愈是年輕,相對者,愈是幼年期或V型溪谷地亦然。我從原生植物四千餘種的認知,漸進摸索牠們的天演故事,找出些微結構性的跡象,編織一場粗糙的時空逆旅,卻也感知龐大的不安,許多跡象顯示,台灣似將或已進入難以逆料的更年期,隨著全球氣候大變遷,生界滅絕或重新洗牌的序幕早已開啟。
 ~本文摘自《山海千風之歌》
 ********************************

南橫十帖相關連結 () () () () () () () () () () (←請點選)

里山(Satoyama)迴旋曲









  暑假期間,公共電視節目「觀點360」—第61集,播放紀錄片—里山:日本的秘密水花園,找我從生態學角度剖析該影片。播出後,在公視的網站上,引發了一些 迴響,其中,署名Amadeus的朋友,很辛苦地將我在節目中的講評,十之八九地轉化為文字,Po在網上,也有朋友質問,「感覺上…訪談被硬生生地剪掉一 大半」、「被剪掉的到底談了什麼?」

  有些訝異於這冷門的話題,還是有人如此用心,因此,我也誠懇地回應。

  里山這 部高畫質電視片(HDTV),敘述的是日本京都附近,全日本最大的湖泊—琵琶湖的上游,一條溪流被導引進入村莊,家家戶戶挖掘一個大水窖,讓水流潺潺流 經,水窖裏養些鯉魚,餐後碗盤器具丟入水窖,讓「鯉魚牌洗碗機」自動洗滌,燠夏則將蔬果丟進水窖清涼,而且,這套古老河川維生生態系的利用,是全面性的生 活型(Life form),也就是以大自然周期性的水循環,經營水田及溼地蘆葦的利用,舖陳千餘年來,該地水文文化暨知足惜福、萬物一家的價值觀。

   故事沉默的主角,83歲的田中三五郎,撐起長長的竹篙,熟稔地操控歷史的老船,每年在3~6月間設陷阱捕魚,固定的行程,限量的漁獲,小魚留給鳥類,漁 源恆不枯竭;春天捕得的鯽魚,殺好,鹽漬3個月後,煮一大鍋米飯,將鹽漬魚與米飯層層相疊,讓其緩慢醱酵半年,直到隆冬,取出當年的美味,親朋好友分享素 負盛名的「鯽魚壽司」,那宛似乳酪酸甜的口感,帶有270個晨昏的韻味,讓觀眾酩酊。

  流經家戶的水道至夏末,水草過度密集,20戶人 家一組的清除工作,便是鄰里社區工作愉悅的聚會;秋收水稻之後,田中從家中水窖撈出2條小活魚,置放水盤中,夥同米糕、清酒與白蘿蔔,祭拜稻神。日本人相 信,稻神飽食後離去,明年春耕之際,會再度回來庇護;日本人認為每株樹、每個石頭、每條溪、每種作物,或自然界萬物都有它自己的神,大自然共有八百萬個 神,也因而日本人的宗教謂之「八百萬宗教」。

  整部影片花了最大篇幅,描繪溪流、溼地生物的周期行為,蘆葦、水草、鯉魚、棘刺魚、褐吻 蝦虎、鼬鼠、飛鳥…,甚至於影片後段,鏡頭透過青蛙的眼睛,映照暗夜滿天煙火的絢爛,好像那隻蛙,欣賞放煙火的美景已趨禪定,導演細膩拍攝的手法,以最平 寧、安詳的影像,舖陳生命火山爆發似的寂靜。

  顯然的,這部片子是透過自然頻道拍攝的手法,不露痕跡地交代傳承千餘年的,自然神教(八 百萬宗教)的農業文化,也是水文文化社群的人生觀,因而題目訂為「日本的秘密水花園」;坦白說,如果由別人來講評,很可能會側重在人與自然的和諧,「桃花 源記」式的聯想,或將之歸類為自然生態的美學歌頌。而我瞭解,台灣人迄今從來都將農業文化視同自然,也誤得將環保等同於自然生態,從來沒有精確地解析或認 知。

  因此,主持人蔡康永先生提問的內容,焦點鎖定在「他們還是在利用自然資源啊?」、「為什麼田中先生不會多抓一些魚賣更多錢?」, 恰好引發我闡釋台灣人歷來概念模糊的盲帶。當然,這得花幾本書才可能釐清,但短短十餘分鐘內,我只能解釋一個基本觀念,也就是區分何謂自然(人)、農業 (人)與文明(人),而只要是生物,包括人,要生存一定得使用(自然)資源,因此,主持人的問題,重點必須扣在為什麼里山文化不會竭澤而魚,它背後的人文 觀建立在何等的價值系統之上?而且,我試圖解釋日本文化在此面向的根源,事實上其與全球人種都一樣,台灣也不例外;我也想解剖台灣人為什麼無法建立如此優 雅的文化,結構上最根本的問題,我講了,也言簡意賅地,道破台灣四百年文明史最欠缺的自然文化,而被刪除掉的,正是台灣的根本問題,或終極缺憾!

   換句話說,就我個人觀點,被刪掉的部分才是我上節目的最大重點;然而,公視製作單位並沒有「錯」或「偏差」,恰好相反,公視選擇最「正確」的刪掉,因為 那不是「里山」要帶給觀眾的內容;附帶說明與「里山」無關者,幾乎所有電視台,沒有人願意切入台灣的核心議題,卻不斷播出外國人的主體文化,其所依據的理 由表面上是「收視率」,骨子裏是沒靈魂、淺薄、賤踏自己民族的脊髓與腦幹,然而,這需要時間,台灣人還得給自己更多的包容,台灣才有機會進步。

  拉回主軸,先列表比較自然人、農業人及文明人:

比較項目
自然人(或野生物)
農業人
文明人(如你我)
生活物質完全取材自當地生態系(現世太陽能)大部分物質取材於在地,但有交易等流動使用跨越數十億年的太陽能(石化、煤等)等、空間橫跨全球
物質及能源
使用相對量
1單位
30單位(隨意粗估)
3,000單位
垃圾完全沒有垃圾少量超量無法分解、難以分解的垃圾
資源利用模式或有無儲蓄觀念只取當下,只當下取;少數生物或人有部分儲蓄行為;獅子沒有鹿肉銀行適量適取,地域共生;有儲蓄行為極度累聚財富、資源,盜盡未來資源
歧異度朝向該地最大歧異度發展;極相(climax)中等歧異度;維持特定階段的反覆演替或週期變遷單一化,最小歧異度;消滅自然及人文歧異度(將所有的蛋放在同一籃中)
生態系的韌度或復原性、穩定性高或強韌度,易經由龐雜平衡網,回復穩定度靠人力維持的特定平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高度脆弱性;文明病

   里山社群正是典型的農業人,諸多生活物質取材於在地,大致維持自給自足的年週期循環,而我在節目中已將上表解釋清楚,於此不再贅述,然而,里山反映出的 自然神教,為何經歷千餘年仍然屹立不搖?東瀛民族可以發動二次大戰、南京大屠殺、偷襲珍珠港,可以產生伊藤博文、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武士道、藝妓、相 撲,也可以產生黑澤明、卜卜洛、神隱少女、灌籃高手、小丸子……,甚至21世紀裏,里山文化還帶給歐美人一股清新的驚訝,究竟里山的背景有何獨到之處?

   我在受訪過程的中段,正是試圖由種種背景,點出里山的文化根源,台灣樣樣俱足,並無特殊之處,例如「八百萬宗教」大致與全球「泛靈論」雷同,也就是「萬 物有靈論」,里山人信仰祂且祭祠祂,相對的,台灣人稱主管睡覺地方的精靈為「床母」;廚房(灶腳)有神謂之「灶君公」;坐椅有神稱之「椅仔姑」;大樹有人 祭拜謂之「大樹公」;巨石稱為「大石公」;掌管青蛙的精靈謂之「水雞仔神」(註,台語「水雞」即「青蛙」),農曆八月十五、十六兩天,鄉野孩子群人手一柱 香,找一位自願者趴伏地上,孩子群將之圍成一圓圈,所有的小孩左右搖動柱香,口中齊聲唸咒語:「水雞仔神、水雞仔鬼,請您八月十五來吃白米飯,配雞腿」 (唸台語,略有韻),反覆唸咒大約5~10分鐘內,趴伏在地的「做鬼」者,就開始配合咒語規則地抖動,接著就躍地而起,狀似青蛙般地跳躍,正常之際的「做 鬼者」絕不敢跳過的溝渠,催眠之後有如神助,輕易地暴跳而過,直到大夥兒盡興,才拍醒「做鬼」者恢復神智,而醒來的「水雞仔神」,完全不記得發生什麼事。

   絕大多數的美國人相信有神;文明科技再怎麼發達,只要是台灣人多少還得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我懷疑人類史上有誰是徹底的無神論,然而,重點不在有沒有 神,而在於這些抽象、形而上、模糊的不可知論,如何與生活型結合,從而形成一種內在的穩定性?更且,反映出渾厚的價值觀或人生態度,且在其成員當中,也流 露出一種藝術的氣質,而懂得品味鯽魚壽司,滿懷感恩、敬天惜福的幽雅與自在?

  2004年,我花了93天的時程調查研究大甲鎮植被,從 大甲地區生界的前世今生,以迄現今的人工植栽,一一釐清之後,我才領悟為何大甲媽祖如此興盛,並不隨文明昌盛而式微,恰好相反,從清朝迄今始終如一,原 來,百餘年來大甲鎮的水田面積、農業人口、農戶數目從來穩定,或說農業文化與媽祖信仰結合成台灣一股「超穩定的結構」。當然你可質問,是媽祖信仰讓農業文 化穩定,或農業文化導致媽祖信仰的穩定?由理性角度的解析,答案傾向於後者,但我毋寧認為農業文化與媽祖信仰是同一件事,無法切割。

  里山文化不過是日本文化的某一面向或特定區域,而維持千餘年傳承於不墮也非異象,但如果京都地區每隔一段時間就被「外來政權統治一次」,則很可能早已消滅。八百萬宗教與里山文化也是同一件事。

   訪談中我再舉例,里山人20戶清水草的社區工作,親朋好友聚食分享鯽魚壽司的曼妙,事實上,台灣原住民近乎自然共產主義的一整體,不止人際之間,甚至人 與自然物之間,存在著真正天人合一的自然,過往,我曾經書寫泰雅文化在此面向的若干文章,在此不贅述;客家人的「交工文化」,福佬人農忙時節、建屋搭棚的 全村合作,甚至抬棺材的群體互助,在在反映里仁為美的傳統美德,台灣從來無遑多讓。

  即使影片中的成語、俚語「水來魚生」,台灣也可找到同義異語的相關話:「船破海坐底」;日本人的神社可以是空無一物,台灣人的城隍廟、歌仔戲、布袋戲,更可以是超越法律之上的,指導道德的「寫在心中良知的律法」的傳播中心。

   總之,台灣具備里山文化楬櫫的任何背景或要素。通常,我不會去討論為什麼日本人能、我們不能,或有或沒有的問題,但如果要解剖台灣一大堆良善的本質,卻 為何不能發展出渾厚、香醇的「生活型」、「美德的價值觀」,則我要肯切地指出,台灣一直都有發展出,典型的例子例如「騎樓文化」,也就是清代台灣住民,鑒 於酷陽、西北雨的劇烈,體恤行人、出外人的辛苦,在自家土地建屋時,留下一道屋簷下的庇蔭,好讓行旅避雨、休憩之用,後來,日本統治台灣,欣賞台灣人的美 意,將之納入建築法規,國府治台後沿襲之,此即現今的騎樓文化,然而,一大堆美妙的傳統生活型卻不斷流失、夭折,無法累聚,或增添新生命與強化、深化其厚 度,根本關鍵出在:三、四百年文明開拓史,台灣換了五、六個政權;打個比喻,一個家庭每隔二、三年換個爸爸或媽媽,如此成長的小孩叫做台灣文化,則如何發 展深、厚度?如何蔚為意雋深遠的文化典範?台灣文化多成為扭曲變型,台灣人若沒有人格分裂症已是奇蹟矣,又如何苛求媲美里山?

  這方面的論述、體驗,在過往數十年的際遇,我多半以說故事的方式,書寫在多本拙作中;而訪談中,我帶出如此的解析,也就是中段被刪除的部分。

  不過,主持人較有興趣的重點還是擺在「可以多抓些魚啊!」因此,我回應以「吃鮪魚」的想法。

   我認為吃極品鮪魚不能超過3片(吃鯽魚壽司大概也如此);吃第一片之際,你會驚訝於「人世間竟有如此美味?」;吃第二片時,你可確定「真有如此美味!」 如果你執意吃第三片,吃完後便可瞭解:「過度的擁有叫做失落」,因為極品鮪魚富油脂,第三片就感受到何謂「膩」,打壞了原本的最佳印象與美感,何苦來 哉?!

  而不論八百萬宗教、萬物有靈論、超穩定結構、交工文化、里山文化的種種背景解釋,其基礎或根本原理,也就是人地感情、土地認 同、土地倫理等等的人地關係;我心目中的「地」,相當於土地、生態系、環境、所有環境因子與互動關係;當人對其生育地、土地、所有環境因素等,有了感情、 正向關係,對其鄉野有了認同,便自自然然產生「該然」、「應然」等「倫理」指令約束,而且,凡此倫理的約束,蔚為群體默守或產生一致性之際,該地區的生活 型、價值觀,便形成一種顯性的文化特徵,展現如同里山這部影片帶給我們的感受。台灣,之所以欠缺如此氣質,簡單一句話,「先天充足、後天失調」,而毫無疑 問地,這後天失調正是快速的外來政權替換之所致。

  這系列論述,也就是我長年以來,從人地感情、土地認同、土地倫理等,到文化創建的見 解。我原本列有可以講述的故事一、二十則,當時,我以為該節目可講個一、二個小時,接到腳本的時間分配才知,原來我只有12分鐘,朋友們,你可想像一下, 我由事前看影片,思考該談些什麼,花了許多時間擬妥文字摘要稿,開車上台北住旅館過夜(前一天我去調查野柳等海岸植被),隔天上節目講了個把鐘頭,再開車 回台中,公視給我的「酬勞」是3千元,請問,若是你,你會選擇談什麼?

  因此,訪談後段,我談夢想,談教育,談我突然可以運用百億、千億資金,我要經營一家像個文化樣的電視台,我要幹教育部長20年,才能改變台灣的體質…等等天方夜譚,而我也相信,任何事都有可能!

   年過半百,不是因為擁有什麼智慧,只因年齡可以讓人產生更大的寬容與包容,總算有一點點的從容與自在,而且,人世間充滿慾望、自我中心的目的論、動機感 等,殆已消失,因此,當主持人有感於里山的浪漫,問我想不想去參觀,我只能回答:「里山固然可愛,但我的故鄉叫台灣;任何國家、任何地區,各有各自不同的 文化,我尊重每一種生活型,每種不同的生活型有它的傳承、它的歷史、它的優雅、它的美麗與哀愁、它的苦痛…,大可不必將里山變成觀光景點…」;「沒有一片 落葉的掉落是刻意地安排」;「從來沒有一顆晶瑩剔透的露珠,是為了炫耀而存在」。

  回到我在受訪的起頭。台灣擁有百多個電視頻道,其 中,少數幾個像Discovery、Geography、Nature、Animal planet等台,只要你一打開,很快地整個人就沉澱下來,心智就柔軟了起來,因為,自然大地就是人類的子宮,人性的母親,靈魂的依歸。我們來自自然,也 將回歸大地。

~本文摘自《山海千風之歌》

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台灣宗教的底蘊


陳玉峯

~說來十分弔詭,表面上台灣宗教的雜神信仰,拜的似乎只是許多廟頂上的三尊福、祿、壽,現行俗民的宗教行為,好像也只為了神明可以回應祈求的對價關係,然而,幾乎所有的台灣子民不會承認他們只向神明索取超自然的賞賜,因為,在他們深深的心底,似乎有種深藏的,絕對抹消不掉的某種東西。他們甚至終其一生,也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遑論在世時,他們的理性、表面意識能夠知道些什麼東西!

然而,那個東西却緊緊地粘附在大多數台灣人的潛意識底層,在那窮深奧底之處,頻頻地呼喚著,却苦於所有的意識、思考作用始終無法將它轉譯出!於是,所謂的神明、神力、聖靈或種種不可思議的說辭、說法,只是理性、智性為了要將它語譯出來,所做的種種白費力氣的掙扎。

其實,答案寫在傳統台灣尋常百姓家的廳堂上。典型的客廳一進門是神桌,且不管祭拜的是何方神明,其背後頻常有幅觀音的掛圖或壁畫,主神的右側則供奉著自家的神主牌。這正是台灣一般廟宇陳設的簡化版,不管前殿何等主神,後殿是觀音佛祖,也就是千餘年來,閩南、台灣人禪門的胎記。
觀音(佛祖)是本體,前面的神明是應現,案前祭拜的子民就是要窮其所有努力,逼進、觀進人性終極底蘊的心音或來處的靈界。而神明、觀音右側的神主牌,則提醒你,慎終追遠也得追到父母生你之前的本來真面目。

這套禪門觀音法理正是台灣人心靈底層的奧蘊。然而,禪、觀音等等名相也只是個代號或象徵物;禪、佛祖、人的本心,是不能滿足於一切表層宗教的觀念、思想、意識的。台灣人信仰的觀音法理,絕不是只要求神明賜予現實的兌現或回報,而是必須將這套信仰的核心,應現於活生生的你、我、他,而作不求任何回報的大慈悲的生活,也就是無所求行或無功用行,甚至連這些也不存在。

這套禪境的底層呼喚,只是本本然然的自覺,單單純純的自在,而沒有那麼複雜的宗教義理,它可以是全球任何一種宗教,却不受任何意識、理念、慾望或所謂知、情、意所沾黏。我在一大堆宗師、教主、大善人、大師身上看不到的,在台灣素人的平常生活行為中,却隨時隨地在流露!

而我們之所以那麼困難、那麼無能去照見何其簡單的本然,關鍵之一在於,我們切斷了自己跟自然、土地、生界的聯繫,這條永遠的臍帶關係。現代人所謂的生態、環保、健康、自然的呼籲等等,根本的問題皆然……



南橫十帖(八)

陳玉峯
八、異象
    有意義的旅行好比精緻版的人生。生命沒有理論,生命過程卻生產一系列沒有用處的理論,旅行亦然。
    也是六月天,猛然發現麥氏鐵線蓮盛花,牠懸吊在樹梢,團簇的白花帶著濃郁的撲鼻香,間斷分佈,綿延十餘公里路。我有些懊惱,為何先前多次調查,卻從未發現牠的蹤跡,直到花開才驚覺其猛爆遍在?此間道理我明明了然透徹,為何還是些許落寞?
    繁多生物儲備一生的能量,只為一次生之舞宴。美洲有名的17年蟬,蟄伏地底六千多個晨昏,就在出土後完成傳宗接代,一夕狂歡而香消玉殞;雄性鳥的美艷,使盡渾身解數只為基因得以遺傳;所有生命的經營,環繞在食與性,而人種將之擴展成龐多移轉、蛻變或所謂昇華,以及更多超越的文化。
    麥氏鐵線蓮藉由年度大戲,才擒住我的視覺而非關於牠,只在我的疏忽,但附帶提醒我,生命的對時與應景,人在每一階段、任何場景,唯一最恰當的事務,即當下式恰如其份地,扮演該時空、處境最合宜的角色,該你演出切莫遲疑,時機稍縱即逝,反之,強求也難善後。
    然而,台灣自從1990年代以降,時序、物候大反常。2005年3月初,怪異大雪,夏秋三度狂颱焚風,夥同時下錯亂的政壇異象,人心躁躍,逼得一些修行者,聽說坐也不穩、站也不是,我則擔憂,環境或其他病變將可瞬間亡國。
    1998年之後,台灣林木不明原因塊斑大死亡,先是杉木、台灣鐵杉,後有紅檜、台灣二葉松,以及諸多已察覺、未登錄或未知者眾;2005年,南橫東段許多阿里山千金榆立槁死亡,一波波看似意外,實則必有內在因緣的跡象,只恨自己的研究,抓不著天機。


    我對公路局或所謂公權單位,每年多次僱工清除路邊植物,噴灑殺草劑等等行為深惡痛絕。表面上,除草避免火災、清除視障,事實上效益從未精估,卻因除草、毒樹,路邊恆處裸地及次生演替的拉鋸,特別是原生樹種死亡後,雨水沿樹根沖蝕,導致大小崩塌而路基蝕解,然後,反覆工程且傷口連鎖擴大,自從1972年南橫通車以來,斷路時日龐多而百孔千瘡,一次風災則柔腸寸斷,真不知此條公路33年來,成本效益分析如何?而全台盲目開發,數十年來的神話與愚蠢,迄今從未在結構病灶處反省,最可恨者北宜快速路,重創北台水資源於永世,真正付出的,乃未來世代的絕望。我敢斷言,恐怖的浩劫即將到來。


~本文摘自《山海千風之歌》

 ********************************
南橫十帖相關連結 () () () () () () () () () () (←請點選)

自然情操

全境生態學的基地:山林書院
                           山林書院部落格


 「自然情操」
 
~如果我們可以從哲學、文學、科學、藝術…得到先哲、先賢的肯定與慰藉,我們更可以從自然生界與大地,得到終極的溫暖與和諧,就像人類的老祖宗之所以歌、所以頌、所以興,絕不會是從蒼白大地所產生。教育如果有目的,必也喚起地球整體的善,維護生命長河的綿延與傳承~
 
 ~沒有一片春芽記得那片落葉的滄桑,每片落葉化做春泥更護花,每一片春芽也會變成落葉~
 
 ~感情是最深沉的理性;理性是最優雅的情感~
 
 ~我認為還有無窮的、未知的良知、道德、美善未曾開發出,教育就是肩負著未知的任務;我不知道有教育者能夠得知何謂成功的教育,教育的良窳與教育者永遠存在一段時差。現世所謂教育的評鑑,是一種精緻、合理的愚蠢,更是蓄意的無知。就本質而言,評鑑是過去的墓誌銘,是反教育;歸納、演繹、定律、原理或現今知識無能之處,就是教育真正的領域~
 
 ~教育沒有公式,教育沒有理論,教育是人類生命長河中,典範的傳承、顛覆、創造與無窮潛能的不斷再生,教育是未來學的教育~
 
 ~從來沒有任何一片落葉的行徑,是經過刻意的安排~
 
 ~只取當下;只當下取。希望是手中一把沙,愈想擁有,流失愈多~
 
 ~規劃不是伸張人的意志,規劃不是一昧的強調我們能做什麼,想做什麼;好的規劃必須妥善思考我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好的規劃不僅要照顧人類的善,要照顧所有生命、無生命的善,更要照顧尚未存在的善;經營管理山林土地,不是設計一大堆方法、技巧或制度,去巧取豪奪自然資源;經營管理山林,不是去規範那隻松鼠尿尿要朝東、朝西仰角幾十度,不是去管理那棵樹必須怎麼生長,而是體會自然之道,如何好好管理人在土地、人在自然界中的行為。環境教育的本質,乃在發現潛存在我們內心深處,整個地球演化的血脈之中,我們與所有生命、環境之共存共榮的關係,且進一步闡述,我們與大地原本擁有共同的記憶、和諧、美感,以及維護美麗世界的大愛~
 
 ~可以重覆演出的叫戲劇;永不回頭的叫人生。我不知道生命的意義,因為人們不是他們的經驗智慧之所生;一個桶子之所以叫水桶、尿桶或酒桶,是在使用過後才確知。在生命裏找意義,往往只找出顛倒夢想、無病呻吟;面對生命去過活它,意義油然滋生~
 
 ~我上半輩子傾全力在為每株樹、每根草,找尋它們本來存在的天賦樹權、天賦草權。當年,只要晴天而我不在山林調查研究,內心就充滿罪惡感!如今我知道,一樹一羅漢,一花一草一觀音~

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南橫十帖(七)

陳玉峯
七、風水

    拔海2,500公尺以上的高山,盡是一種拍不得的美,乃因雲霧天光變幻莫測,它是活體。
    東埡口東降,以迄向陽段落,山體氣勢磅礡,峰稜聳天而溪谷跌落千丈,一起一落,相互拉拔,且公路臨崖構築,故而波瀾壯闊,美景不呼自來。凡自西路越嶺者,乍睹東台大山無不震懾。
    我在初夏推進抵東路,且夜宿埡口山莊,始得在清晨坐擁這片天險。借得一隅沙岩岬角,我盡情拍攝小葉胡頹子、岡本氏茀蕨,以及一些此地特有的物種,一面也貪婪地馳騁視野,還不時想起1980年代,我在向陽、新康、關山、塔關、三叉等等絕嶺的時光。
    這是上蒼賜予我的恩寵,何其有幸,我享盡台灣妙不可言的天籟。1930年代,日本人歌詠台灣山林的佳作不可勝數,相當於今人所謂自然文學的作品俯拾皆是,其中,最為膾炙人口者之一,即本間善庫的「中央山脈之歌」,其在向陽東眺,豪氣干雲,寫出「…憑藉遠離塵寰的山靈,甦生老去的靈魂…」,誠乃絕唱。
    1936年2月 23日,台灣總督府中研林業部長關文彥,乘坐四名苦力扛起的轎子,抵達向陽警察駐在所(海拔約2,700公尺),因受酷寒、厲風之苦,同行人有頭痛、有氣喘,抱怨開鑿關山越嶺路的警察們,為何選擇在一片衝風近稜的草原上蓋起駐在所,無喬木、沒水源、氣壓不足,「真箇地理惡劣之處」,然而,一夜折騰之後,翌晨,霧散風止,朝陽躍升於層巒疊翠,雄偉壯麗的無窮山脈,叫這位高官不禁歌詠出本間氏的俳句:「…群雄(山)競爭之態勢,於此乃見其偉大…向天呼嘯而風起,向谷吐納而雲湧…」。
    奇怪的是,來自北國的日本人,為何禁不起南橫向陽的風霜?除卻節氣及地形之外,另有更深沈的原因。
    我相信身心最愉悅的平衡狀態,最宜產生智能及文化創造的高峰;另一極端,即在身心面臨生死臨界的極度考驗之下。心淳法師曾經託付我,幫他找塊自然之地,規劃理想的自然道場。數遍全台地理,我所屬意的絕佳風水處,偏偏都屬國有林班地,買不得也,例如船形山苗圃招待所,我首度見及該地之際,直覺湧起,該地必當產生不朽人物。所謂理想的自然道場,當指該地生界及無生界的演替及演化已臻圓滿成熟,無突兀、不缺憾,且通常是原始林區,而繁複生命樣相互有制衡,所有微妙劇烈的變化,總成整體的穩態。
    而全台任何地區皆可以是最佳自然道場,遺憾的是七成已瓦解。然而,即令任一地區皆存有其終極穩態,形形色色的穩態本質各不相同;更且,人種演化受制於人種形成過程所在的環境,最富神秘色彩的是,為何人種恆溫訂於攝氏36~37度間?而人種成形之後,經由氣候劇變,向各大洲大遷徙,乃至不同亞種之產生,反映於膚色、毛髮以及種種生理機能的變異,例如黑人捲髮有助於抵抗強烈紫外線,免於大腦受損等等效應,不止如此,另有繁多次級的演化機制,例如,最宜人居的年均適溫的多寡似為其一。
    台灣人的老祖宗始源於何地,經由如何的混血與變異,最宜台灣人棲居地是平原、山地,或北、中、南、東?所謂台灣人開拓史,不論四百年,或原民的數千年,基因的改變,似不足以異動其最適溫的感受;依據全台最宜人居的環境,當在海拔1,000~1,200公尺之譜,我推測總體台灣人的血緣,或基因庫的主體來自亞熱帶,我們的老祖宗很可能在如是環境下,長期天演出我們現今的體質。
    很不科學地推測,恆溫是人種演化的第一級層次;族群身心最適宜的溫度區是第二級的適應與變異;第三級的適應,則是個人出生地,以迄童年或成長期的調理,養成一個人一輩子基礎的印痕。生物學家挖空心思,渴欲探索人地影響因素及其因果,創造了一些名詞如「生物愛(biophila)」、「生物地域主義(bioregionlism)」,或我喜歡的「本命土」觀念,但制定非在美國出生的阿諾(好萊塢動作巨星),不得參選總統的律法的人,一輩子也不盡然明白所以,無論如何,大地或出生地的子宮情結,永遠牢不可破。

    數十年山林調查過程,我悟解人與地土的關係,也形成自我的主體,我明白台灣文化的根本缺憾,恆處於在家鄉流浪的矛盾。政權可以外來,靈魂不能失根啊!


~本文摘自《山海千風之歌》

 ********************************

南橫十帖相關連結 () () () () () () () () () () (←請點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