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文章-編者小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文章-編者小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6月6日 星期三

【不老也不外】

陳玉峯


聽說我開的課有點兒口碑,不管什麼科系所,本國人、外籍生都會來選修,外加校外旁聽生。
這學期有位上學期已修過我課的外籍生又來選修,我逼他退選,因為選不同老師的課,增加多元、多樣知識與思維向度。他不依,堅持續修。
他交來的報告,讓我耳目一新」,列舉幾段分享:
「老師今天提及理解、瞭解、悟覺及靈覺。我記下:理解是理性的運作;瞭解是真正有消化的知識。其實,人際關係也一樣。我大一來校時,幾乎每個同學和老師都問我:你怎會來台灣讀書?你怎會來○○系?一開始我直接回答,我喜歡台灣,他們接著問:何時學中文?父母是台灣人?……根本就是我來校時的『面試』,帶給我很多的困擾,我不知道他們只是單純想聽外國人稱讚台灣,還是想要認識我、交朋友?因為他們隨便問完就鳥獸散,重點是我現在大三了,當初問我問題的人,沒一個記得我的回答。『理解』我當初回答的人,現在無人記得;『瞭解』且記得我的回答的人叫做『朋友』!……
「我剛來成大○○系時,每位學長姐、老師都會跟我說:『每位○○系的老師都人非常好,很有人情味,都會關心所有的學生』等等的,非常好聽的話。因為我很單純,聽到這些話都會相信。經過了兩年多的時間,現在大三的我發現這些都是表面上的話,現實沒有那麼美好。
雖然每位老師都對外籍生的我非常熱情,但有時候會看到有些老師只在乎自己的權利與意見的面貌,例如這學期修一門幾乎每份講義都是英文的必修課,老師常強調台灣及台灣文化的特色及重要性,但是老師自己言行不一,講的跟實際上都不符合……系上許多老師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感覺每個老師都覺得自己講的才是對的,也最喜歡對他們的意見會同感的學生。
我在○○系讀書快滿三年了,我發現我們系上的情況和台灣的現象是一模一樣的,許多人都批判別人的意見來提升自己的地位。
我覺得教育對國家非常重要,因為教育像國家的鏡子,教育環境會反映那個國家的社會。
老師們表面上說『自由』、『民主』,不過最喜歡『聽話』的學生!」
我在講解最簡單的東西最困難,包括我自己生平的案例,乃至泰戈爾的詩句,這位「老外」回應說:「我們生物最基本的東西好像是生與死,最簡單的東西果真是最困難!
這位「外籍生」駁斥某位外國人部落客,之對於台語、台灣文化的誤解與荒謬;他對台灣「大部分的年輕人都默默地聽長輩的話、默默地接受壓力,而出現各種奇怪的社會問題」而頗不以為然(註:可能是他接觸的族群的感受,非全觀);他說:
「我發現許多台灣長輩都叫自己的小孩讀好書、做更好的工作,但有些父母並不是真正希望子女過得更好、更快樂,而是擔憂他們退休或老年的生活,寄託在小孩身上,對這些奇怪的父母來說,這叫做『孝順』。
我覺得這些人的社會運作莫名其妙,世界上還有哪些生物種,是為了上一代而自己努力而收集營養的?
同時,他也具足「正義感與行動力」:
「雖然我是純種○○人,我從小四到小六,在○○中華學校讀書,……小時候我跟著唱○○中華學校的校歌,我完全不知道歌詞在唱什麼。不過現在21歲的我發現這首校歌的歌詞很噁心。○○中華學校現今還在唱!所以我決定這次暑假我要回國去找校長,問她要不要換校歌?因為他們的官網上明明寫著他們使用台灣的教材教科書啊!……
我要求修課學生到我研究室選擇一本書撰寫讀書報告。這位「老外」是唯一挑選「不好看」的《台南的生態綠化》,因為他想了解台南的自然及宗教。他的閱讀報告劈頭就寫:
「雖然台南市政府天天都很用心地向外地(國)人宣傳台南,但我發現許多台南指南上寫的東西,都是新的外來文化。例如:正興街、國華街上的各種冰店、文創店及小巷子裡面亂開的咖啡廳等。這些店家的老闆,都硬要把他們的生意跟台南連結,不過實際上這些文化現象跟本來的台南完全無關……我從來沒看過台南在地人在那裡買東西……
《台南的生態綠化》。


然後,他先敘述看拙作《台南的生態綠化》的「整體心得」:
我發現書裡90%以上的東西都是第一次看到的,可能我是外籍生的關係……我懷疑台灣的學生又能瞭解本書多少?不過,我認真地覺得:台灣人對台灣真的太陌生了……台灣的學生為什麼要唸中國的歷史?我覺得太奇怪了,明明就不是很有關於自己國家的知識,卻始終要去學習其他國家的歷史?我很好奇台灣人讀中國歷史有什麼幫助?……
……台灣的歷史真的很複雜,可能對台灣人而言,身分認同的問題比較難處理,但我相信自己的身分,並不是透過否定其他族群來處理的!而是應該先認識自己,深思自己文化的特色而做出選擇。不是中國人,不是日本人,也不是美國人,所以台灣人才叫做台灣人嗎?我相信絕對不是這樣的,大家應該好好面對自己,也要好好面對台灣!……
這位「不老也不外」的外籍生很努力地「當個人」,他提出的很多想法比平均台灣人更台灣。他「糾正」我對他的國家的微細文化的誤解;他演繹我對「價值原理」的詮釋;他從被分數控制,到逐漸解脫,更強調不要被老師的意見所控制;他開始檢討表象「自由、民主」,直指台灣「多元民主自由」的大病;他吸收了我在講述的,所有知識、現象和懷疑,都值得懷疑。
去年他在修我課時,我給他不高的成績。這學期他的成績也不會是最高的等級行列,但他為自己堅持再修我的課而自我肯定。我推測,他也不會認同一些台灣人會認為我為什麼不能給他高分一些。
目前,他的格調「比」在授他課的一些老師高明多了!

2017年5月28日 星期日

【「建館百年●台文新紀元」活動側影】


陳玉峯

南橫東段,台20-186K處,現今的霧鹿派出所,正是日治時代的「霧鹿˙霧鹿溪駐在所」,或叫做「新武路溪駐在所」,也就是為了殲滅布農人抗日,開鑿「關山越嶺路」途中的一站。國府據台之後,大致沿著這條線,擴建了南橫公路。

關山越嶺路從1921年開始,以人工闢建,1930年完成。

1927年由東向西開闢到霧鹿派出所附近。在此,搭建了「霧鹿˙霧鹿鐵線橋」,即今之「天龍吊橋」,跨越新武呂溪,銜接今之所謂的「天龍古道」。

天龍吊橋頭(2017.5.13)
霧鹿峽谷的山水對話(2017.5.13)

完建於1930年的鐵線橋(今之天龍吊橋),雖然經過多次修葺或重建,形制近乎等同於初建。日治時代初建資料明載:鐵線橋長度101.82公尺、橋寬1.21公尺,橋面離溪水面的高度為73公尺。

20051120日,我請研究生助理實測的數據,長度是101.8公尺,幾乎一模一樣,但寬度縮小為91公分,減少了30公分;橋面中點到溪水面則是74.3公尺,比77年前加深了1.3公尺。

我由各種資料研判,應該是河流往下切割之所致,從而粗估新武呂溪在霧鹿(天龍)峽谷段落,平均每年大約下切1.73公分。而天龍吊橋頭靠近南橫天龍飯店這端的海拔約為721公尺;另一端橋頭則低了45.9公分。

1930年暨之前參與初建工程的工事人員姓名,銘刻於橋另端的石壁上,以

石壁上,刻著1930年暨之前參與初建工程的工事人員姓名(2017.5.13)

水泥砌成的平板,例如城戶八十八、後村助吉、劒持兼清、橫木修一、長島藤吉、溝?守之、稻垣幸雄、井上嘉市、川尻忠八、出原榮、藤川義方等警察,再加上低階警手30位。

很可能是上述名中的一位,在垂垂老邁的至少88歲,隨著觀光團來到南橫天龍,拜託全團讓他瞻仰一下記憶中的舊地。

老翁在他人攙扶下,危顫顫地走到了天龍吊橋頭,抓著鐵索頭跪地大哭!他人看著他已經哭了一陣子,要他回遊覽車,老翁深情的淚眼始終盯著鐵線橋不為所動。於是,導遊及另位年輕人,硬是把老手扳離鐵索頭,架著老翁要離去。老翁被拖拉著,蹣跚百般不願地回走,哀號著有若死了母猴的幼猴,生生被人剝離緊抱母猴的遺體般,而頻頻回顧。

即使鐵線橋的容貌不再,老翁的深情與渴望依舊。

老翁回頭走時,恰好遇見天龍飯店老闆會講日語的老母親,老翁無論如何賴著她,講出了他與天龍橋的故事,然後被架上遊覽車走了。這是120年前發生的事,當事人推測全都走了,也帶走了真實故事的版本,只留下口述以及我筆下的依稀與朦朧。

宇宙之中無定點,人在時空中亦然,如此一來對脆弱的心靈很恐怖,天才的老祖宗們便不斷設置特定的座標原點,假設是來處與去處,用以安慰、安定人心,聖山與聖湖、天堂與地獄,祖靈之地等等,便成了人心的依止,這是集體的概念,也正是設置了族群、民族的神聖時空,且自此大分聖與俗。

對個人而言,除了集體的神聖時空之外,生日與出生地便是每個人的神聖時空,因為從那個空間處,以及那個時間點,這個世界上開始有了「這個人」。這個個人的神聖時空自己無法決定,而且,太多人在老死之際,表達返鄉埋骨的意願,或說塵歸塵、土歸土,回去所來自,還歸來處即去處,其實,「鬼」字,原本正是這樣的「歸依神聖原點」的意思。

然而每個人還可以有第二、第三等等的,延展性的神聖時空,也就是所謂的第二故鄉、第三原鄉等,具象時空的抽象依歸。日本老翁之於天龍吊橋的故事,殆即第二原鄉的癡情流露,這是普世人性或其延展,但我聽過台灣的例子以日本人為最多、最真,也很感人,但多軼失。

2014年中,我落籍成大台文系,研究室及上課教室就位在19185月落成的今之系館。這座系館的前身,乃是日軍台南衛戍病院,算是日軍在台南的第一座正式醫院。政權改變後,國府接收,設為國府軍八○四醫院,至1987年為止。2003年台南市政府訂之為市定古蹟。而成大台灣文學系於千禧年創設研究所,2002年成立大學部與博士班,但直到2013年才有了系館,也就是進駐這所古蹟建物。

古蹟建物歷經數次變革與修葺,但主建物屹立不搖。由空中俯瞰,主建物及中軸坐北朝南,然後垂直於中軸,再依東西向伸出廂房,預留了四方發展的可能性。就時間軸而言,今年正好滿百,而台文系也由16歲進入17歲轉大人,因此,我將這項活動訂名為「建館百年˙台文新紀元」!

筆者邀請王豫煌博士以無人空拍機俯瞰台文系館(2017.5.10)
2017510日,台文系師生齊聚於系館前,瞻仰未來。

2017525日文學院院務會議各單位報告時,我代表台文系報告這項誌慶活動後不久,外語中心高實玫主任跑來跟我說,她的父親高振中醫師、母親黃敬貞護士就是在台文系館前身服務的,幾年前有台文系學生前來高家訪問、拍攝紀錄片,兩老一直惦記著這件事,他們都在等待拍攝或撰寫出來的結果,不料,高醫師於2個月前往生,但黃敬貞女士還在等待,因而高主任向我探問有無下文。我聞之心酸!

就在這裡,承載著兩大政權、兩個世紀、烽火戰亂與歌舞昇平,生老病死、百年滄桑,以及繁多的美麗與哀愁。

就在這裡,正是三世多重因果的許多人的神聖時空、第二故鄉,或深刻記憶的原鄉。

就在這裡,曾經是士兵、眷屬們流淚與做夢的地方,印記著悲歡離合、幻滅與希望;也在這裡,不斷蛻變與新生。

我台文系師生何其有幸,在這個母親母土的歷史建物之中,承繼著厚重的時空重量,相互學習而探索普世人性、深度的文化精隨,孕育我台灣及全球的新希望!

感恩所有在此用心活過的先人、前輩所刻畫、銘記的記憶痕跡,感恩淑芳老師淚水心力的付出,聚集也喚醒歷史之心!我希望所有師生可以感受我們的福氣,以及責任與承擔。

我的感恩如同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的時空逆旅,聯結到意識本身。對我而言,世界上沒有一個陌生人,也沒有一棵沒有溫度的樹。奉系館、台灣之名,無限祝福大家!

2017年1月25日 星期三

【2017年新春陳玉峯拜年】

陳玉峯
敬愛的鄉親朋友,祝福大家新年新願望、新希望,平安、快樂,一切順利!
快樂聯播網陳玉峯無限祝福大家!新的一年,我願望咱台灣、世界,人、神、鬼、一切眾生和氣、歡喜!願望負面、邪惡的力量減一寡!願望有權力的人,自我中心減一寡!願望自然界花草樹木、動物,在燒熱化、空氣汙染、水土汙染的極端化裏面,大適應、大化解!願望所有受苦、受難的朋友,身體、心理健康!願望勞苦、担重擔的人,更加勇敢佮慈悲!願望世間人一切的願望和打拚,都是純真、自然、自在!感恩!勞力!多謝!

2017年開正開講
陳玉峯
親愛的鄉親朋友、嗣大,大家新年快樂、幸福!快樂聯播網《台灣之音─土地的心聲˙生態的故事》陳玉峯無限祝福大家!今天剛好是農曆的正月初一,好彩頭的一天,我在新春拜年的錄音講:新的一年……(同上)
這些願望裡頭,最困難的,大概是最後一項:願世間人一切的願望跟打拚,都是純真、自然、自在,因為最簡單的,卻是最困難的,咱人總是不斷為自己製作問題及困擾;因為人心就是一直在追求,所以修行人的目標,包括連修行都沒有了,才算是較佳狀況。
這學期結要結束時,一些大學生來找我說:
「老師,為什麼上你的課之後,一、二天內攏足有希望、有力量,讀冊、做事有衝勁,但是第三天氣又消了,又提不起勁?」
我說:「你自己的油不願催下去,我也沒辦法啊!不過,恭喜你,顯然你的車沒有壞,而且性能很好,你要自己點燃、發動了!加油!」其實,問題在一個人的習氣與慣性,外界如果沒有壓力,他就慢慢爛下去,愈來愈像一家檳榔攤的店名:「真歹改!」而過年,就是改變習氣、習慣最好的時機,這段時間,大家一般都放假,你卡有閒思考一下,什麼是咱應該來改變的行為、代誌、思想?
人生或地球上的基本單位就是一天,每一天是一個單位。地球每一天有白天與夜晚,工作與休息、睡眠,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照理講,昨天的憂愁、苦惱是不應該帶到今天來;人的頭腦在睡眠的時候,就是在重整一天的經歷,不好的也許透過做夢或不做夢,自然消除掉一大半,有些經歷轉變為永久記憶,有些部分讓它遺忘或消失,否則,人是很難過日子吔!咱台語講「過日子」,沒講「過暗暝」,因為暗暝就是休息、沉澱、反省、更新,準備再出發,迎接嶄新的一天!一首古典樂曲名叫做:「日落時讓悲傷終止」,而任何人大概都歡喜迎接日出,不是這樣嗎?
咱手機啊用、用、用,沒多久,它就叫你清垃圾;人心一天起心動念超過78萬次,垃圾當然沉積太多,光靠每天的睡眠過濾還不夠,連上帝創世紀也得喊休息、放假,所以人類就有了一週天或一禮拜的週期性假日啊,偏偏台灣到現在還在吵一休一例、週休二日,吵得灰嘎嘎,給人抓不著寮仔門!
一個「月」是從月亮來的,所以叫「月令」;3個月叫一季,一季就要有一季的盤點與出清;一年呢?3654分之1天,恰好地球繞了太陽一大圈,一切就得從頭來,也代表咱人須要總反省、大蛻變,這就是地球生命、萬象有秩序、有時序的天體週期,所以過年就說「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如此,請問人心呢?咱有在反省、改變嗎?卡早說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依我看,還不如換顆美麗的心、慈悲的心、智慧的心、勇氣與承擔的心!偏偏呢,台灣人到現在一直都在重複著貧窮時代、專制暴政時代,早就腐爛到底的,開口閉口恭喜發財、紅包拿來!難怪貪官汙吏、官商勾結層出不窮,每年一開始就訓練拿紅包!咱來佮改成真正的紅利,就是工廠不要再排放毒死人的毒氣;食品業不要再用假油了;官員不要再說謊話了;吃碗內看碗外的,不要再出賣台灣、唱衰台灣了……說不完太多台灣須要改變的社會風氣了!
沒多久前,我在台南永康訪問一位李木曜先生,他說卡早他當公所建管課長時,有次新進了5位公務人員,他做簡報時說:咱是公務人員,要有操守,你們的工作是工程設計跟監工,偷工減料是最大的罪惡,這樣不行。如果有人請你們吃飯,我不敢說不准,因為這樣未免不近人情,但是紅包、回扣絕對不行!咱要愛咱吔國家,愛社會、愛人民。結果,他們都說他不是瘋子就是白癡!3年後,其中一位專程來找他,向他說:課長,你是對的,這樣才像個人!木曜先生回答他:咱吔國家有救了,5位有1位就有救了!
咱台灣的社會被外來政權汙染70多年,社會風氣真需要徹底的改變了!過去,不好的習氣,惡性、慢性的腐蝕、循環,不該再逃避了,因為人性中,逃避最容易,不斷逃避、便宜行事,也就是年又一年重複、加重社會不良的風氣,我最希望蔡總統最該面對整個台灣的風氣,以及價值觀進行大改變,重新出發。
過年時不只要講好話,更應該要講真話;如果只說表面的好話、吉祥話,我情願說真話!過年時,很多人去廟裏點光明燈,我感覺更應該在咱內心點燃善良、正義的燈,卡替別人想,卡為公眾、為世世代代思考的同理心、正義感!
2017年元旦那天,我突然想到什麼是假日?假日就是不要工作、要休息啊,我自己數十年沒假日,日、夜是在拚什麼?要反省啊!恰好台灣本土畫家陳來興、林秀免夫妻說,12日他們要去為台灣教師聯盟的林銘達老師做80歲生日,秀免姊邀我一同前往,我想到說對啊,一生都沒什麼人際交往,只跟南台幾位死忠兼換帖的摯友交流,我很不近人情,都只研究調查、閱讀、撰寫、教書、演講,認識的人絕大多數是在街頭運動中的場合碰面而已,對學生也一樣,除了課堂及下課時段之外,幾乎沒有與人互動,更別說吃飯、聊天、同遊,或說欠缺常人的「生活」!以致於多數人心目中的我,就是一個不苟言笑、難以接近,而影像、形象剩下街頭或鏡頭前抗爭或罵人罵事的樣子,也形成所謂「怕我」的說辭,根本上主要是因為欠缺互動,加上當教師最容易變成事事要「教人」的「好為人師症候群」,這才是自己隨時得反省、警惕的習氣啊,這更是生活中的大忌之一,講堂、做節目之外,必須拿掉什麼專家、學者、老師、教授的一切妄相,就只是個人罷了。
而且,我想去的主因,是因為將近4分之1個世紀了,我欠缺對台灣教師聯盟的遠距朋友們,一個當面的敬意與謝意,這群催生台灣意識的急先鋒,為什麼我吝於致敬呢?而來興、秀免兄嫂對林銘達老師讚嘆有餘,雖然我跟他不熟,但他足以代表台灣教師聯盟的精神,所以我就帶一把鮮花,偕同秀免姊、來興兄前往苑裡。
我拜請這群朋友坐在一起讓我拍攝;我向他們致意說:
林銘達前輩、台灣教師聯盟的大、小朋友,在這個特別的日子,我要來表達遲到25年的心內話。在戒嚴、解嚴前後黑暗的年代,一群基層的教師,表達他們的良知,勇敢站出來,犧牲奮鬥,算不完的街頭苦行,7百多場的野台演講,還有核四公投全台灣走透透,呼喚出台灣的黎明、自由民主的春天,就是這群朋友無限的付出,成就台灣人性的美好,而林銘達老師就是這樣的典範、這樣的代表!我來說出晚了25年的感謝,祝福林銘達前輩、讚美台灣教師聯盟!好佳在,我還沒死,也感謝大家給我這個機會!
鄉親朋友啊,大家想想看,一個人的感激、感懷、感恩如果都沒有表達出來,會不會內傷?更失掉了對理念、信仰、社會善良的加持與助力,不是嗎?對公義人的聲援、支持,不就是對自己、對社會、對世代未來的肯定嗎?!所以,在這過年時,你會想起該去走走踏踏,向你的恩人、向社會的義人說聲道謝、感恩嗎?不只假節日,其實,平常去做這樣的事情,意義更大、更有意思。
在苑裡慶生會上,我遇見前「台灣建國組織」的勇將之一,林雀薇女士。她說了一件小事,可是她230年了,記憶還很鮮明。
有次街頭大遊行,她撐著台灣建國的大旗,走在隊伍的前頭。那時她早已累斃了,突然她看見我在拍照,同時向她比了個大拇指的手勢,「害」得她打起精神、挺起胸膛,將大旗舉得虎虎生風,充滿力道,直到活動結束。
她的記憶讓我想起1991年,台建組織在台中行使「人民抵抗權」,主成員之一的林永生先生認為台灣要建國,精神、理念、信仰必須要聯結到台灣土地、自然生態系,所以找我為台建兄弟上課,上了幾次以後,最後一次在台中大坑舉辦,在我上課時,軍警闖進來抓人。
埔里賴貫一牧師有次跟我說:陳教授啊,我永遠記得我們被抓上車被載去監獄時,你坐在路邊怒目瞪視的眼神!
這些我不可能會記得,卻在自己不知不覺中,帶給勞苦担重擔的義人,一股長久的支持精神力,直到他們告訴我,我才知道曾經有過這回事。
我想說的是,愛要及時;愛不吝嗇;愛要自然;愛就單純去愛、去做該做的事!
新年新希望,在此,我也要向所有網路上的台灣人呼籲,新的一年,是不是可以拜託大家,製訂網路交朋友、空中來往時,明列自己的原則或遊戲規則,透過不斷與他人磨合、溝通、調整、修飾,如果某某人的原則、規則很好,大家就會互相模仿、學習,慢慢發展出各層級的秩序或規則,甚至形成社會普遍認定的新典範,也就是網上倫理。
台灣早就該建立網路道德倫理學,因為解構不該是解體或滅亡,解構應該是重構新社會、全球新秩序的開始。大家用心經營,理性、感性地深入探討,新的人際關係正可透過自由全民來重構啊!
我相信正向、正面的力量的培育,永遠可以帶給自己、別人、社會更美好的未來。全世界每一個人、每一個社會或國家,永遠處於不斷的流變,我們正在創造新的倫理道德,我們正要創發這個社會還沒有存在的善良與和諧的新秩序,藉著這個開正特別節目,我要向全國空中朋友說一聲永世的祝福,也就是蘭嶼達悟人稱呼綠島叫做「I-ta-na-sey」,意即「一直成長」!I-ta-na-sey
節目剩下的時間,我要說爬山的祝福!最近一、二十年來台灣的登山非常的熱絡,山佮海永遠是台灣人、台灣文化的基盤。我登山研究調查40年,還在登山入門的階段,所以我講的,是提供給剛開始登山的朋友參考:
1.無知的重量(阿里山解說4)。
2.背包(雪山盟─背包)。
因為前面講到台灣建國組織,所以我也要向我那位1994年往生去的朋友林永生先生拜年。林先生1944年出世,1994年往生。

〈九月十九日,請在您心中插上一朵雪白的雛菊〉,收錄在拙作,1996,《認識台灣》,45-49頁,辰星出版社。


2016年9月20日 星期二

【歡迎融入台文系所大家庭─給新同學的平常話】


年輕新同學們,大家平安、愉悅!
我是這學年度新朋友們的「導師」之一,或說你們是「我的導生」,但我實在很不喜歡這樣的名詞,以及其背後行之長年的,酸腐教育的本質。這種制度的出發點似乎是善意的,卻在長期的政教合一的蛻變中,形成像是行政(花錢)了事、填填報表、形式應付、向上交代、責任推託的代名詞,當然,我們不能否認或抹殺歷來許多導師的竭心盡力、慈悲愛心等等付出與成效。
說些直話,我340年在教育界,最討厭「訓導、輔導、教導」等威權、權威的思維及心態;我反對軍國獨裁時代的軍訓教官,我否定「操行成績」,因而在制度沒能改變之前,我將「操行成績」交付給學生自理。
而這套君、親、師的專制霸權設計,卻穿上美美的溫情主義外衣,表面上深情款款地安慰你、撫慰你、鼓勵你、勸誡你……,但其內容多半是催眠人不思不想、不勇於面對過往夢魘或竭力逃避真正的問題,因循腐朽的奴化教條而不自知。
我欣賞且實踐的是自我成長、自我承擔,而且,對自己負責、對別人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社會國家負責、對地球生界負責、對歷史時空負責、對神與靈魂負責,以及對宇宙負責!
任何人都可以是任何人的導師,宇宙萬事萬物萬象都是我們的導師!生命是掙扎、生命是戰鬥,充滿苦痛與歡樂;生命隨時隨地隨人隨物,充滿有意義的際遇,重點是你是否已具備足夠的敏銳度、反省力、同理心、創造力,將之轉化為美妙的火光,照亮別人、溫暖自己。我相信,在未來的時日,你們會教導我很多東西,讓我成長!
以下,談實際、實務。
對談、溝通、分享、分擔等,是生活藝術。我將每學期的「導師生餐飲溝通」帶到自然界去。原則上三天二夜,2016129-11日,我將聯合簡義明老師、鍾秀梅主任或其他老師,也許會加上一、二位有智慧的朋友,跟大家前往大塔山、阿里山、水山等高地,白天解說台灣生界的前世今生、自然資源開發史與台灣文化或文學,晚上上課、溝通或天南地北。生活處處是教育,生命、生活、生存、生機、生意,樣樣可以瞬息互相啓發。
現今阿里山旅遊所費不貲,但同學不必擔心。自由報名參加者,每人先繳交保證金一千元,交付班代管理。旅遊回來,全額退還,而報名卻無故缺席或當天退出者,不予退款。至於每人旅遊費用要平均分攤多少錢,完全自由。旅遊回來後,我會公佈結算,例如每人3,600元,你可以交36元、360元、500元、3,600元、36,000元或任何數字,或完全免費,悉聽尊便。重點是,我不會也不想知道誰交多少錢,那是「你家的事」,請注意,道德是自己對自己的承擔與負責,與他人無關!
同學們不必替我擔心,花費的不是「我的錢」,我有朋友會贊助,我的薪水也不是「我的錢」,取之社會、用在社會,特別是社會未來的生機。
除了自然生態旅遊的解說教育之外,可能還會安排一天的人文或文藝之旅,交通、餐飲完全免費。內容另行公佈之。
其次,談及溝通、交流或「輔導」。
特別要提醒的是,千萬別去比較那個導師怎樣、那班待遇如何?我強調自覺、自重,更該包容、尊重別人的自主、自由。年輕朋友們,房龍(H.W.van Loon1882-1944)的《寬容》一書很好看,沒幾天你即可消化寬容的菁華,他還有系列名著,都值得閱讀。
我想說的第一類型的溝通,就是自己同自己的對話。通常最有效的自我溝通,就是閱讀,雖然表面上閱讀的是同古人、同前人、同別人的間接溝通,事實上也是自己跟內在自我的直接對話,藉由別人的思想刺激,引發你的思維系統。
建議大家,威爾˙杜蘭(Will Durant1885-1981)的《西洋哲學史話》(或譯《哲學的故事》)、《世界文明史》系列,還有新近巴森(J. Banzun1907-)的力作《從黎明到衰頹─五百年來的西方文化生活》等,都是具備透視、貫串人類文化遺產的全觀者,對學習的視野、心胸格局等,必有助益。
第二類型的溝通,即現今文明最「偉大」的發明。手機網路的低頭專注,既是個人跟雲端他人的虛擬實境,也可包括任何人際的表象溝通,卻也是現代人的大危機與大陷阱。
有史以來沒有人造物可以相比擬於手機、網路!一天24小時每一分秒都有幾十億人,陷入正反兩極、好壞參半的小盒子世界。究竟是人玩手機還是被手機玩,沒人說得清。
但的確,它是個夭壽厲害的工具,因此,你必須「玩出你的智慧」來!
我大約每隔23天,就會在「山林書院」的BlogFBPo出文章,以及分享一些好玩、有趣、意在言外、反思、輕鬆,但可以有深意的東西,包括藝文、自然等。年輕朋友們只要你願意,我們可以相互為臉友,將「導師生」的聯繫形成立即性,但一般學校上課等資訊,還是請利用Moodle,還有助教、在我研究室打工的學生及系辦等,他們都是你們聯絡的窗口。
第三類的溝通,包括現制的「導師」、「導生」面對面的談話、公共活動等,我已經將它改型為自然之旅、藝文參訪、第二類型聯絡等,但第三類型卻始終是最根本、最實在的人際交流、溝通,這是真實世界,畢竟「眼睛能講的,比嘴巴多很多」,有研究指出:人只要四目對視超過幾秒鐘,就可以產生互信、同理、包容、友善、支持等正面能量,更何況加上聲音,具有獨特力量的聲音(註:可參考拙作《廣播側寫》一書。對了,在「山林書院」部落格上,Po有我在電台主持節目的內容,每周更新一次,一次一小時)。
同學們,如果你遭遇生活、經濟、讀書修課、心理、家庭、健康或疾病等,種種問題,或有困難時,你可經由各類途徑與我直接或間接聯繫,記得,台灣文學系是個溫暖的大家庭,也是放眼社會、國際、宇宙的培育所。
然而,我要特別提醒的是「同輩、同學之間的人際關係」,多多關切同學、多替別人設想、多為別人服務、多些客觀與同理心,少點自我、少些自私自利等,你會成長得更健康、更可愛、更有魅力,但千萬別造作,儘可能不虛偽。如果你發現同學出現奇怪現象或有需要被關切、協助時,除了你自己願意伸手幫忙之外,也請告知我。
關於讀書、做學問的方法,如何破除自卑情結,如何從自我人格走向社會(公義)人格、生態人格、靈性人格、世代時空人格等等,以及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的訓練,我隨時、隨境遇,會在課堂上同大家分享、討論。
此外,我研究室的書,如同選修我授課的學生,大家可以來借閱,自行登記;歸還時,同。如果要購買我的著作,依全國公定作者價,6折。我不賺學生錢。經濟困難者,隨意或免費。研究室置一箱子,自投自找錢,無人管你。
我信任所有同學,大家正是台灣未來的希望、世界善根之所在。難能可貴我們有緣分相聚相識,年輕世代儘可能養成正向的態度。態度,如同花草樹木的頂芽,永遠向光,朝向光明面成長。
謹此,無限祝福!

陳玉峯

2016年9月19日 星期一

【致研究生選修者─「台灣生態旅遊暨解說教育」】

陳玉峯
日前我應台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學院之聘,擔任某研究生論文口試委員。除了依循歷來的口頭表述報告、攻防答詢、委員會商等程序之外,突然我想到何謂研究、研究生?我們遵循西方數百年專業化、學術社群認證化、社會結構鞏固化,按部就班地制式化,取得所謂的學位,享受社會階層基本保障與及相關權益之外,我所關切的,或在乎的,是這套系統(研究)之與生命的關聯或關係。所謂的學位,可以象徵(代表)什麼、承載(當)什麼、提升什麼、轉化什麼、改造什麼、託付什麼……?它讓你的心靈富饒深化、活化,還是讓你陷入某種囿限或自我綁架?研究生涯的學習,究竟是賦予你向無窮開發的能力,讓生命衍展萬花筒的向度或深度,還是讓你掉入過往的典範,扼殺潛能與爆發力?
簡單地說,我根本懷疑現今研究所的教育,很大的一部份是自我設限的機器,創造了一大堆的匠師,卻遠離心智、心靈、靈魂的無窮引爆點。露骨地說,我認為現今一半左右的大學生不適合唸大學、大約3分之2的研究生不宜唸研究所,至少也有一半以上的大學教授不適任教職。
在台灣現今的大學或所謂學術界,講認真話、平實話而不會得罪多數人的人,不算人才!
為什麼有不少大學老師被諷刺:除了博士論文最有水準之外,一輩子的發表每況愈下?為何許多成績很好的畢業生(大學及研究所),就業後很平庸?為什麼台灣的大學生或研究生初到西方國家深造,創發力被看扁?為何如今業界寧可用大學畢業生,而不願任用碩、博士?究竟台灣的研究所的制度、體質、訓練方式及內容、指導教授、研究心態等等,之與這些現象有何相關?稍大問題不說,為什麼系主任等告訴我「研究生士氣低迷不振」,「研究發表不彰、意願低落?」……
我在南藝大口試時,問該研究生(論文內容之外):
「你在研究所56年期間,不管讀書、研究撰寫、野外拍攝過程中,有沒有你自己為自己的發現、撰寫、拍攝的內容而欣喜若狂、得意忘形,或陷入生命危機、苦痛的時段?其內容是何?」
該生所答竟然只是被「被他拍攝者」的話稍稍動容,而答非所問。我也發現,他差不多全然不知口試的「攻、防」,只是以溫吞水的模式,敘述無滋無味的「旁白」,他似乎聽不出凌厲、銳利的提問。我也告訴他:
「所謂學習,包括這口試也是很重要學習的一環,是思辨的操演,而不在於口試通過與否的結果論。生活無論大小,樣樣可學習啊!……」
在今天研究所選修課的第一堂,我想提醒大家,可不可以弄清楚研究所制度、教育宗旨、學位、專業化、學分等等的緣由、歷史發展及其背景,它們的來龍去脈、根本意義或優缺點、問題等,包括論文格式、文獻引證之出自於西方「人文主義」,乃至文藝復興以來的沿革。
這面向,是你們身為研究生切身的常識,不妨自行閱讀巴森(Jacque Barzun,文化大師,1907-)的《從黎明到衰頹─五百年來的西方文化生活》一書。
而我在上述,潛存的一重點是:一個研究生與其研究所的生涯,內在教育之有無相聯結的問題,講白話,一個研究者如果不能投入研究到「發狂的」情境,大抵不是研究者。所謂的研究,大致就是內在心靈、心智,同造物主的對話、吵架、抗爭與敬畏的流程,附帶的,當然是挑戰過往的學說,研究從來都是顛覆母體文化的過程!
其次,我要談我們的系所叫做「台灣文學系、所」,之所以設立台文所的目的,就是要研究生們顛覆掉現行台文所!現行台文所不被革命、不被顛覆而重新改造,則台灣文化、台灣文學,甚至台灣前途希望渺茫!
這些話有可能你必須在120年後才能體悟,但我今天已經在你的識海或意識海中,種下一粒種子,就看你往後的造化(cf. 佛法唯識論)。
顧名思義,台灣文學系大分為台灣文化、台灣文學的內涵及其表現的手法及技巧。我在這裡開課自許的責任與特徵,至少得彌補人文科學稍欠缺的台灣自然生界知識,因為文化、文學的背景,必須涵括天文、地文、生文及人文的全方位基礎上,從台灣島在全球生界的前世今生,談到近代文明開拓史、政經文發展史等,藉以解析之。
而這些基礎,我是在大學部開授「台灣自然史」、「台灣的自然與宗教」、「台灣生界田野調查」等課程闡釋之。大家並無如此背景,因此,只在研究所開一門課的囿限下,我改採一或二次上課一單元的演講,也就是整合性的講授,課程名稱是謂「台灣生態旅遊與解說教育」,一方面就由特定地區的時空全觀解說講授;二方面藉由解說教育的生態旅遊模式,解決基礎科學的不足。
前面談到研究的熱情及其與生命火花的交織,請容我以己身從小到大,對生命的困惑及追尋,側面解說我的探索觀,也就是〈生命怎能教育─年少豈能不輕狂〉,以及〈環運者背後有座山林〉等二講。前面也談到認識論、讀書做學問的方法論;後者以我從事的環境運動,也是台灣保育運動的滄桑史,由我在大學唸書前後,乃至抗爭的境遇之如何存有研究背景、情感支撐,而以幾首世界古典名曲比喻、交纏之,相當於文學化的合理追溯。
這兩講算是研究的定義,可以為之生、為之死的一種客觀且主觀的理念與信仰。接著,因為我們是「台灣」文學系,我必須講解主體意識。
「主體意識」我由鄉土原理談起。這是我一生在台灣土地生態學習的心得,以及全理論建構的基礎,大分為自然(土地或地理)的情操、土地倫理及文化原理。這些內涵從唯物史觀,到禪門自覺;從自然科學到靈魂意識;從理性知識到直覺抽象,時而非常具體易懂,時而極度幽微直觀,恐怕不是一般研究生所能很快掌握,但大家不用擔心,我會以淺白的敘述,或以說故事的方式,明切暗砍,剖入你內心屬靈境界的某些層次,即令你在當下茫然卻又有所感,而滿天金條,要抓沒半條。所謂鄉土,是一個人在時空原點(0點)的被設定或自我設定,以及其認知、認同,乃至產生若干行為的心理狀態或過程。鄉土有一個人出生時被註定的出生地及生日(個人的神聖時空);有童年的鄉土;有生活(工作、求學)的鄉土;有性靈(信仰)的鄉土……,時而互相重疊,時而溢出記憶。
以上「鄉土」的定義或原理,可能你一下子摸不著頭緒,這一講,我會讓你猛然領會「對唬!就是這樣啊!」然而,我會馬上切入近來出版的,關於綠島與台灣人的4本書,但最終的總貫會,我是想談鄉土原理的大弔詭,也就是台灣文化的孿生突變種「綠島」。我認為綠島是明國人不食清國粟,逃出福建、拒絕台灣(已被清國統治),先到小琉球建立基地,卻遭清國軍隊掃蕩,再找到綠島定居。1895年之前,綠島從未被中國政權染指,之後首度被日本人統治,卻在國府據台之後,徹底國府化,而國府化之前,綠島的福建人(以及達悟族的混血)幾乎被熱帶新鄉土所同化。或說,綠島人的鄉土及主體意識,在2百多年來是逐步淪喪的。這面向的研究從未展開,而我從20146月底首度到綠島,立即被綠島的神鬼奇航所吸引。
同學們可從《綠島解說文本》加上親身旅遊至少一次,大致理解、回溯綠島的全面資訊。然後,閱讀《綠島金夢》鬼故事與挖金,再牽引出「阿賢仔」這位男主角的傳奇(《阿賢仔》傳說自述、書信體小說,出版中)。稍深入的生態專論詳見《綠島海岸植被》。
然而,課堂上我只能擇述《阿賢仔》的故事,重點卻擺在生命的深層歷史(詳見〈詩籤解〉,收錄在《南一段行腳─世出世間》)。
至於本課程的「教育解說」的界說,請參考〈解說的解說〉,收錄在《綠島解說文本》20-25頁。
從鄉土原理到綠島4本書的反思與思辨,我期待大家探討的核心議題,書中都未曾明講。因為大家都是研究生層級,我才在此提出。
然後,我將講授「台灣的土地倫理」,加上「台灣宗教文化的底蘊」,也就是觀音法理的解說。這兩講直探台灣自然及人文核心。
剩下來約一半的週次,則採定點、定區的生態旅遊及解說,這方面太多內容可談述。而野外旅遊可能有兩次,一次是32夜的阿里山區之旅;一次是1天行程的文藝(工藝品)參訪。此外,可能延聘專家學者專題演講12次,也就是一山一海。
本課程一般在國內開課的內容或所謂的「學術」常見者,我放在學校Moodle網上,但我不大喜歡講述,因為我是理科背景及40年台灣生態調查、學習者,我有偏見地認為那些東西「沒學問」。而西方哲學之走向荒野者,我會在課堂上指定從梭羅到現今的自然哲學圖書,包括如羅姆斯頓的幾本,也會放在研究室供大家借閱。
關於台灣所謂的「自然文學或書寫」,請逕自上「山林書院」數百篇文章自行閱讀。另可參閱剛出版的拙作如《自然音聲》、《南一段行腳─世出世間》等。
最後,請談修習本課程的一期待,也是配合系上希望提升研究風氣的嘗試。請大家不妨構思,如何利用本課程,為自己參加研究生論文發表做準備,也就是說,你可以自訂研究題目,一方面引(利)用本課程授課的內容,融入或加入你研究的題目及內容,撰寫至少一篇可供發表的論文,當作學期報告,而繳交給我的期末報告可以不必全篇完成,而只交部份。如果你經濟上有困難,可以私底下找我,或可小額贊助你的研究。
若不願作此嘗試者,報告可採往例的每週心得及閱讀12本書的析論,例如阮湘盈的〈萌〉(收錄在拙作《自然音聲》200-221頁)。
生態旅遊的地點或地區大分如下:
1.      墾丁及全國海岸之旅
2.      阿里山檜林暨全國中海拔生態之旅
3.      合歡高地暨全國高山大觀
4.      台中暨全國地理生態區劃
5.      後勁暨宗教文化的環境運動
6.      天龍暨東台生態之旅
7.      綠島暨離島之旅
相關生態圖書可參閱拙作《台灣植被誌》15冊。

課程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