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文章-公共議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文章-公共議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3月24日 星期五

【林務局演講-附帶建言】

陳玉峯
        201723日林務局長林華慶博士及簡任技正陳啟榮博士來訪時,邀約我前往林務局分享山林思維,而後陳技正來電安排演講的時間,正值我隨同公共電視赴日考察日本林業暨保育的現地踏勘,回台後經蕭祺暉博士傳訊敲定421日赴局。
201723日林務局長林華慶博士、陳啟榮博士來訪,寄望其可為台灣林業寫下新的里程碑。左起陳月霞女士、林局長、陳博士(台中市)。
        過往台灣林業龐多赴日參訪、研討的心得報告,本來無庸我多事置喙,然而,經由前往水木沢及赤沢等天然下種林的雪地勘察,訪談官、民五、六個單位人士,夥同日本檜木貯木場、木曾路上三家旅館或民宿的歷史追溯,以我40餘年的台灣山林暨人文的了解或學習,對映日本木曾傳統檜木營林地之所見聞,雖已撰成《七笑因緣》百餘則心得或反思,加上長年來太多研究體悟的撰文,一般人恐怕很難在短期間消化,不妨趁此機緣,隨手列舉若干簡化或條列的摘要,提供林業人員卓參成溝通討論。
201655日,前農委會主委來訪,當天他告訴我:年歲大了,這位置頂多一年,不料約只一半時日,走馬燈換人!左為黃麗霞女士,右為曹前主委(台中市)。
        另一方面,我想應該跟我在201655日要上任農委會主委的曹啟鴻先生來訪時,我向他的建言之一無關(林業重啟等相關事務),農委會在2016年提出「林產經濟振興計畫」,說是要在五年內力拚國內木材自給率達到百分之三(註:這數據存有多方面弔詭,此地不談)云云,論者也列舉日本如何、德國怎樣(註:日本有其傳統的林業文化,明治維新以後,更將德國、美國林業包括工具、技術等,大量移植,並予在地化的不斷改良,也將這套現代化營林思維帶進台灣,例如開發阿里山的技術決策者河合鈰太郎就是留德者,後藤新平考察德國時遇見他,日後,後藤新平擔任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時,委以開發台灣檜木林的重任),然而,除了浮面的別國如何、如何,我們也該怎樣、怎樣的膝蓋反應之外,內裏或結構性議題,應先予深入瞭解,對台灣的本質及社會全面的價值觀、人民習性等等,最好得有根源性的論議,否則類似的思維邏輯及作法,台灣早已進行數十年矣,何必多增添一份失敗的案例?!
        如果農委會率先提出的是創造台灣優良的森林文化,包括林業的永續發展、增加木材自給率,而非一開始就誇言什麼「百分之三」的數據,則我會更欣賞農委會的思維!
        藉此在林務局的演講機緣,一併提醒「ABC」。
將台灣現代化的政治家後藤新平。
底定阿里山檜木林開發案的技術性決策人河合鈰太郎在阿里山的石碑。

一、以環境綜合條件(例如檜木林)而言,日本與台灣天差地別
        日本的檜木林位於相當於台灣鐵杉及台灣冷杉的溫帶針葉林帶,年降雪3­-5個月,河川河況係數很低,地形地勢平緩,包括本州中央高地自例如鉢盛山(標高2,447公尺;生態區位頗近於台灣玉山、秀姑巒山等)山頂區域,多屬老齡期地形,或山體坡度多處於安息角範圍,而木曾川自古可以水運原木下抵名古屋;反之,台灣地形地勢陡峭,落石、崩塌頻繁,而雨量、雨勢分佈極端不均,濁水溪的河況係數高達22萬比1(註:歐洲標準1001以下,是謂優良河川,例如萊茵河,而日本長野縣的木曾川有日本的萊茵河之稱),此係數在台灣的溪流完全沒意義。夥同台灣各類環境因子之評比,以及天然災害之事實,千萬不能倡言日本能,我們也可以之類的效顰之舉,而應就立地環境條件評估,更應加上植被生態之全盤考量。

        二、林業文化之有無內在化為宗教、信仰層次,遍及全生活
        日本至少有超過千年以上的林業傳統文化,而且連同他們的神道、自然信仰的八百萬宗教連成一氣,是萬物有靈論的一支。以木曾山區而論,該地在15世紀之前,滿山盡屬日本扁柏、花柏(兩種檜木)的千年原始森林,而後,江戶時代初期採取皆伐,劇烈地剷除全日本最茂盛、最佳材質的檜木,卻也形成根深蒂固的檜木文化,從神社神用木材、特定建築用材,乃至盛飯的飯筒,都要求花柏、扁柏等檜木,因而即令現今進口木材價格便宜的經濟效應下,相對天價的檜木,從來奇貨可居、孤行獨市,導致其營林利潤高昂,提供其在永續營林的最大利基,形成營林的根本後盾。
日本木曾郡檜木林的原鄉,地形平緩(2017.2.19;水木沢天然林)。
日本的林業文化從宗教到全面生活一體成形(2017.2.19;木祖村鄉土館)。
而台灣之利用檜木及杉木最早可追溯至約2百年前,地點大致在大塔山北方的千人洞附近,且更晚年代之後,少量紅檜用材取自眠月地區,故19世紀末,眠月舊地名已由華人稱呼為「薄皮仔林(即紅檜林)」,但真正開啟針葉林林業,遲至阿里山的營林,但盡屬外來政權、外貿取向式的營林,而與素民文化銜接相當有限。
        華人生活之與台灣自然資源或植物、喬木相關者,例如清國後期北部富貴人家之喜用黃肉樹(台灣肖楠)、素民嗜用烏心石之當砧板,乃至茄冬之與水源地的指標,一系列藥草、染料相關物種等等,但切入宗教信仰之內在聯結層次者,追溯得出的,例如鄭氏王朝時代的林投、白花馬鞍藤等,另如台灣海棗之形成玄天上帝的神器,畢竟僅限於一隅,而非集體信仰或共識。當然,時至於今,海邊平地之與黃槿,尚有局部緊密的生活相關。
        真正聯結植物到信仰與生活者,殆以原住民文化為主要,但今亦式微。
        簡單說,台灣尚未建立成熟、穩定的林業文化的社會或生活基礎,一切容易流於經濟物價的商業關係,短期無法在價值、信仰建立內在的聯結,也因而國產木材自給的政策,恐將流於過往補貼窠臼,無疾而終,徒耗國庫而僅由特定利益集團收割,尤有甚者,假合法掩飾非法的歪風必將連鎖併發。

        三、保育文化或土地倫理層次的厚度
        著根於自然神教、神道(神社)信仰,以及自然災害反思的保育思潮,日本國發靭於3百多年前的江戶時代中期,「留山」制度靠藉尾張德川的鐵腕政策,加上「巢山」(註:老鷹棲地不得伐木;老鷹屬於食物鏈、食物塔較頂級的消費者,頗具生態系保育的指標效應)觀念,蔚為日本保育的傳統文化根深蒂固,更且日本自1930年代引進美國國家公園的推動,早已建立系統連鎖的保育網,人民甚至在潛意識中都富含自然情操與土地倫理情愫,而自發性尊重、保育實體的自然(例如澤口民宿男主人的自發性轉變,cf.《七笑因緣》),更不用說整體文化創造中展現的自然內涵,就連宮崎駿的動畫中都彌漫著自然的況味。
        相對的,台灣的保育運動除了國家公園之由官方的菁英主義創導於1970
1980年代,民間力量則尾隨政治反對運動而崛起,但迄今整體而言,仍然以農
業文化代替自然內涵,這是七十餘年體制教育的政治污染使然,相較於日治時代總督府之印製尼泊爾籟蕭、玉山薄雪草、高山山蘿蔔的明信片,國小教科書之臚列阿里山神木,穿裙子的女學生上玉山,現今台灣學生之不認知山川草木,乃至四百年華人拓殖史,無知的程度舉世無雙!固然我不能說保育文化與之有必然的因果關係,但值得擔心的是保育文化的厚度、深度的確十分欠缺,自然生態的認知始終停滯於浮面,甚至於扛著保育反保育,高倡生態實則變態的案例罄竹難書,光是最普及的種樹現象就是一大迷思。
        而且,我本身也有若干程度責任的植物、樹木保護議題,民間部分團體等,已走上偏鋒,整體社會氛圍又長滯溫帶農業思維,今後的林業必將再度與民間有關人士、團體,爆發無解的衝突與爭議。相對者,林業官方及林業學術傳統,似乎自行認定早已改弦易轍,或亟思復辟,此間鴻溝必須早日消弭,否則永無寧日。
台灣森林運動變遷史上的搶救棲蘭檜木林。
白花馬鞍藤在急水溪出海口附近的海灘曾經繁盛,後來與鄭氏王朝的消失同時滅絕。
台灣海棗是海岸指標樹種之一。
     
高雄後勁聖雲宮保生大帝轎前掃淨的神器,一定是要使用台灣海棗葉片所編紮的掃帚(2014.2.12;後勁)。

四、純粹以林業論林業
        日本今之所謂的森林與林業再生計畫系列政策,以木曾山區為例,其乃奠基在3百年前的天然下種林,以及龐多極盡心力造林、撫育的人工林。他們的作業乃在項目繁雜的國土保安、水源捍衛、多方保育與健全利用的系統下,進行擇伐作業,他們每木列管,帳册鉅細靡遺,守法、執法精密程度令人嘆為觀止。他們在小徑木(30年生以下,20公分以上)的利用,已有堅實的工業技術基礎,更維持傳統手工藝的木材文化。而日本的林業官僚系統組織嚴密,光看他們陪同我們上山的三位林官,裝備齊全、言論謹慎、敬業態度十足,遑論日本林業之與全民生活、宗教信仰、價值系統的深度或緊密聯結網脈。
        我們訪談林野中,小小的「總括森林整備官」三井 正先生都心繫他們的大挑戰:如何培育千年森林的遠程目標,近程則至少確保2百年生林木的未來經營,他們絕非嘴巴營林,而是一步一腳印,踏實、務實行事,且理念、理想深遠,終極目標明確。
        而台灣造林已有百年史,除了日本人的第一代、第二代柳杉造林曾經因應局勢時運,而行銷韓國電線桿,一時的外匯記錄之外,試問全國現今或數十年來的人工林,從最基本的造林、撫育各階段要務,實際執行如何?絕大部分人造林形同任其自生自滅,誰在護林,何時何地疏伐、擇伐而確保林木健全生長?所有各階段技術、經驗、智慧誰人傳承?
        以現今全國林業官僚系統的人員與技術,大致上只能委託或發包民間業者執行所謂的營林,則我不僅捏把冷汗,依當今全國的價值觀以迄社會風氣,我不敢存有任何僥倖之心!
        201655日前農委會主委來訪時,我不斷強調過往超過半個世紀的「以農林培養工商」政策,主委在行政院會絕對有資格要求國家「以工商回饋農林」至少50年!一級產業乃國家命根基盤,千萬不能以短視、政治現實角度來施政。
        不幸的是,蔡政權似乎將農委會視同御任縣市長百里侯退休前的走馬燈,半年餘更替一次?試問何來國家基業的永世、永續政策?!更慘的是,棄全國專業專技於不顧,現今倡議連三級機關的首長也要換成政務官,如果DPP掌權者不是近親交配、利益分贓、偏重政治酬庸的用人心胸,而能真正為國舉才,考量世代永世發展的遠見,明確釐訂各部門國家發展的終極目標,則政務官、事務官及行政院組織結構的變革只是次要權宜。
        直白說,在人民根本看不見DPP有何政治家及國家終極理想之楬櫫的事實之下,各項所謂的政策及首長用人的短視派系分贓,我對林業的前途沒有任何信心。
        此間龐雜的林業技術、林業文化、林業人才……諸實務細節全數按下,我想
請教現今的林主委:我國林業的終極目標及政策是何?拜託國家現今高官,不要隨意扯些「台版神去村」,空中劃大餅地談小說,而該面對各層面台灣問題才是。
        在台灣本質、環境特徵、歷史因果、結構現實、森林生態系的內在認知都漠視的狀況下,我質疑DPP政權的能力、理念、知識、智慧、胸襟、格局與遠見!

        五、台灣山林的致命潛在恐怖危機
        舉凡外來種問題、山老鼠盜林、全球暖化與林木或林下死亡或滅絕、次生林木演替功能喪失、疫情病變……一概按下,我必須談一下台灣潛存的恐怖危機。這一項我是講給後代子孫聽的,我何其由衷盼望我是杞人憂天、危言聳聽!
        我一輩子探索台灣山林植被(生),如果我的理解、瞭解、歸納、演繹無大錯誤,則台灣日治時代所謂三大林場,殆即每隔23千年一次以上的超級大地變,或如小林村底層地體結構的超大地滑、全面崩塌所造就;中海拔各地的塊斑、帶狀、局部的檜木林也是如此;全台各山區存在龐多非地層結構的「假山」,只是古代大崩塌所堆聚,經自然侵蝕與植群演替後,從具備安息角的坡度,再經植被穩定成熟而增加坡度,潛存更大的不安定性,因而一旦伐木,立即啟動隨時再崩塌的概率劇增。
        我曾經以地震,崩塌後的裸地誘發需光萌發的檜苗大增,到成林而令小苗萌發歸零,理想曲線有如三角涵數,如果地震周期、強度為恆定。
        而一物種之可以永續存在的理想年齡結構是反J型曲線,將反J型曲線乘以苗木發生的sin曲線,則形成反J的上下震盪,且由苗木往高齡振盪式下滑。由於地震、崩塌非恆定,也無週期,故乘上一參數t介於-11之間,以電腦逢機賦予t值,無論任何不穩定的t值,跑出來的曲線,正是全國38個專業區之紅檜或扁柏族群,總數2千萬餘株檜木,分別在特定山區的年齡結構分佈近似圖。這是理論基礎及事實現象的吻合。
        簡單說,中海拔檜木林乃至150萬年來台灣檜木之所以續存,實與地體變遷同步而天演,面積愈大的純林區代表2-3千年前的超級大崩塌,很可能是深層結構型的大地變。而中低海拔的闊葉林海,許多區域的山體並非地層結構的山系,而是崩積地形的安息角之後,原始森林形成的穩定相,一旦原始森林遭受破壞,地下水文改變,很可能不斷蝕解。
台灣地體的宿命!
        以阿里山為例,儘管地層鑽探告知安全無虞,也有可能隨時發生超級大崩塌或全面性的深層大地滑。再強調一次,數學概率不等於零者,代表隨時都有可能發生。
        因此,建議農委會針對全國山區之人員密聚處,例如各大森林遊樂區、聚落處,夥同今後試行營林區域預定地,應施以地下水文監測系統,或其他地體變動監測及預警機制,而不只是現今土石流警戒區。
        儘管如此,台灣島之所以形成、台灣植被八大林帶的時空變遷或大化流轉,永遠存有內在宿命式的本質或特徵;深度瞭解台灣,永世認同台灣,從台灣地體土地生界,創造真正臍帶相牽的台灣文化,包括林業,必須是台灣政權一切出發的原點。
        以自然科學及人文思維我作以上說;以宗教語言則如哈巴谷的話:
        ~這神現有一定的時期,最後必要實現,若遲延了,你應等待,它必要來,
 絕不誤期~(哈23
        一輩子行走山林及台灣文化時空的軌跡,不斷聯結各種場域的幽微相關,如同林肯說的:「每個人每天都在縫製回家的那套衣裳!」所謂的天責、人生的任務,大概就是將自己的生命軌跡,忠實地鋪陳台灣斷代史上的天河鵲橋罷了。
        依撒意亞說:
        ~你將重建往日的廢址,你要豎起那久遠的基礎,人要稱你為「缺口的修補
 者」~(依5812
        讀來點滴在心頭!
   
每個台灣人都有責任擔任台灣自然史「缺口的修補者」!


2017年2月6日 星期一

【與林務局長話「家常」備忘錄】

陳玉峯
2017113日,林務局長室來電跟我約好23日,局長要來拜訪,且希望晤談時間可以長一些。我想起農委會曹啓鴻主委在上任前,於201655日來訪的柔軟身段、誠懇態度,我也卯足全力,事先準備且撰寫各層級議題的專文,加上一些相關文章,加以說明而贈予其秘書。然而,從5.20上任至今,將近7個月期間不復任何訊息,或施政上有何著墨。此間我曾2次再傳新撰文章或議題給其秘書,一樣石沉大海,因而我判斷,所謂來訪,是禮貌性示意,什麼內容根本是多餘。不止於此,新朝的部長、署長、資政等,幾次晤談之後,我就將所有權勢者的聯絡管道全數刪除,因為,較之KMT及扁政時代,台灣似乎已進入純粹派系壟斷、徹底家天下的裙帶關係網,不再有公共議題的前瞻諮詢等,但更大的可能是,價值觀、利害關係的天差地別。而所謂的地方政府則更加惡劣萬倍,直接以網軍謾罵攻訐異議者。也就是說,除非人民直接猛轟「新」閣到他們無法招架之際,這個本「土」政權根本不屑一顧,他們擺出「朕即民意」的態勢,讓前朝膛乎其後。
即令如此,不論幾級政府單位或民間,不管任何人,一旦表明要「請教、討論、拜訪、溝通」,我數十年一貫的態度,以禮相待、就事論事(註:但不是那類叫個下屬傳話,給你3個時間選擇,到辦公室候傳!),且在有限時間內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我做不到,因為涉及知識不同等級;複雜網狀動態關係;每個人知識、經驗、性格、聽覺與心識能力,精神狀態與情緒平衡或反思能耐;議題本質與對方動機、目的、心態等等;自己的有限與無知程度……),盡可能依對方能夠理解的範圍及方式闡述,同時,事前準備歷來主張、見解、模擬前瞻等系列文章,或重點註解,而且,只要對方想要,悉數贈送各種圖書、參考資料等。

2017年1月20日 星期五

【台灣文學外篇】

陳玉峯
某文化局要我參與「該市文學」的諮詢會議,說是要從50餘位表列出來的作家當中,排列「前20名」,而其作品「值得推薦運用於公共設施」,也要討論如何界定○○市的「文學作家」、「在地文學作家」,而可代表該市的作家及作品是何?如何結合民間力量,「幫助在地作家,推展地方文學」?還有,文學作品運用在公共設施的方式,何者可優先辦理?
奇怪的是,該單位提供的「作家」系列,包括長年居住在國外,作品是藥草、園藝,還有書寫對(春)聯、書法等等,有些根本看不出有何出版,或僅止於幾篇評論,真讓我開了眼界,也讓我對「文學」、「作家」有了顛覆性的想像!更扯的是,出席會議者,有半數名列這些被挑選的名單中,何其「殘忍」啊,竟然要求「審查者」「公審」自己,歷史上有這等案例者,我第一個想到中國毛澤東進行的「三反五反、破四舊、造反有理、紅衛兵……」
來電中我答允了,但接到開會通知暨內容竟是如此這般,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在頭皮發麻中,我只好應景隨俗,依同等水準簡約說明幾項原則如下,當然只依「提案討論」的案由,儘可能符合主事單位的要求。
一、 界定「在地文學作家」
1.功能型:在地出生,無論其是否書寫出與該地有無相關的作品,但其乃世界或國際級作家,表達普世人性,深具高度藝文價值,幾乎無人有異議者,當然將之列為最佳等級。因為這類作家本來就鳳毛鱗爪,將之列位,是沾其光而非「肯定、幫助」人家,講粗俗些,這是「神主牌」。
2.依個人的藝術觀點,文字的藝術或藝術的文字叫文學,文學跟報導或非文學的差別在於:非文學類的文字(最多的如報導)看過沒多久就忘掉,好的文學卻可以鬼魂、精靈般,無預設而三不五時出現在神經傳導上,文學如同多巴因。而好的藝術通常就是足以反映時代的夢魘、集體的理想或吶喊,或普世的人性,而繞樑一生,或超越時空。
而在地文學當然是聯結該地天文、地文、生文、人文、社會、時代、文明、文化或特定案例的文學藝術,具備該地特徵或內涵。據此,我無能「排列前20名」作家,也懇請政府單位千萬不要「排列」作家,如果硬要「排列」,何妨先讓全市市民推薦,只作統計反應「喜愛的作家」,另敦聘文學從事「專業」者,擬出推薦名單及作品等,但無論如何,還是不宜「排列順位」,藝文幾乎無法量販,遑論稱斤論兩,否則此舉一出,或將遭遇想像不到的非議,更違反文藝本質。
3.貴市幅員雖不大,所謂的在地作家,但由表列50餘位實乃遺漏太多,而列表者事實上與週遭縣市重疊度太大,則反覆或重複少數在地作家的意義有限,夥同要將作品運用於公共設施等老梗作法(包括銘印在茶杯等系列贈品、張貼公車,甚至於像墓碑般刻在尾大不掉的鉅石塊上,族繁不及備載),建請三思。
4.貴單位若係基於政治性考量,或「人家有,輸人不輸陣,我們也要有」,或其他奇特的理由「非幹不可」,則筆者事先聲明不予背書。
二、如何推展在地文學或如何結合民間力量從事之?
1.民間各種藝文團體有若雨後春筍處處綻放,建議貴局先收集全國各文化單位已實施的辦法暨其成果檢討,參考全球各國文化相關作法,了解市民或社會氛圍,包括一、二百種行業的見解,從長計議,兼顧前瞻,切勿以「既定政策」而一意孤行。不妨,將年度預算,先依特定公平、公開方式,交由貴市藝文團體承辦。
或說,先集結貴市普遍見解,包括工商產經任何行業的意見。
2.不只文化局,建議夥同教育局、農業局、環保局,以及有興趣的單位,謀求市府各單位本身的橫向連結與整合從事之。
3.依個人對貴市文風的了解,如果我是決策者,我會將超過半數的資源放在「沒有選票」的基礎教育上,而且是從在地生界環境、在地歷史軟硬體的認知學習面向,例如國華街,源起於貴市文人張李德和之嗜好梅花而來(政治性)。
成果收集販售義賣固然重要,耕耘、栽種、撫育、謀遠毋寧真施政也。
三、文學作品如何運用在公共設施?
陳來興畫
1.全國最普通的公共設施「文學」殆為「廁所文學」,而且精句警語不乏珠璣,或擲地有聲。此議題已先決定要做,而後問「如何運用」在硬體,筆者不予接受,如上述,先行「政策性環評」而後討論如何?
2.運用民力,先普查貴市目前既存所有公共設施上的文字,分門別類,檢討得失、錯別字、語意不清、模糊矛盾、不合時宜等等,然後匯集公告(記者會等),我預估可以造成轟動有趣而足以帶動反思與民心激勵,同時,此問題也已解決大半。
四、本會議原本主旨或目的所在(找出20位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請原諒我私下建議幾位,此乃顧及與會委員有半數列名其中,否則一旦市民知悉,恐禍及市民觀感及市府行政,而且,本人也無能排序或要硬湊20位。


2016年12月24日 星期六

【變態狗便】

陳玉峯
~廟小妖風大,池小王八多~
真正的狗、狼等動物有其天性及演化,動物學家認為狗之忠於人,殆因為狗是群性,服膺於「狗王」,你養牠,牠視你為狗王、狗主。
人養狗獲得的慰藉、心理補償大得很。就人的眼光,狗的「德性」無以倫比。
你在路上看見滿地的狗大便,你作何想?是狗、是人、是正常動物都會排泄啊,問題是排在那裏,有無規矩或常態。現代文明社會,養狗人會自行幫狗包回去放在適當的地方。然而,還有高度多樣化的豢養狗、流浪狗、難以歸類的狗,其中,更有龐多的變態狗、瘋狗,特別是進入後現代、解構後的社會。
一大堆瘋狗、變態狗的狗大便胡亂飛,請問,你要罵大便、罵大便狗或狗主?這些狗皮毛的顏色有紅、藍、綠、雜、七彩繽紛,更常會變色,狗主人也常更替;不同顏色皮膚的主人會養各種的變態狗;各種顏色的主人(一向也會高度變色),也常莫名其妙養了一些各種顏色的狗,狗又會自行繁衍與蛻變。變態狗也不一定要餵養食物,一般說來,也可只餵養龐多的「精神食糧」,權勢愈大的變色人種,法力愈高強,但也不一定。
古代丐幫常需要打狗棒,因為缺乏充分的秩序,又須向各種主人要食、乞討,更得應付流浪狗、變態狗。現代社會須要嗎?打狗棒、打狗棒法也千百種,不一而足。而丐幫有幫主,幫主也可能變成王,社會愈亂,愈有機會?
唉!狗性也有人性;人性更有狗性。人狗不分久矣!新社會、新典範便須由狗與人重新締造,怕只怕沒機運扭轉啊!

我們不可以隨便罵狗或人,更該迴向為其超渡,畢竟眾生相緣業而來,也將帶業歸去,阿彌陀佛!

2016年12月17日 星期六

【官威】

陳玉峯
20161216日上午我收到一封伊媚兒,是台中市府農業局自然保育科長傳來的,說是副市長「希望向老師請教,並期待在最快的時間能完成和老師在他的辦公室見面,副市長提供1222日下午4點、1227日上午9點、122911點等時段……」
想起上一任的台中市政府。有次楊國禎教授正在幹譙市政府,我跟他說:「啊你幹譙了老半天,是在做口腔運動乾爽的是嗎?那些官僚也不知道啊!要不要我聯絡一下市府,你直接當面幹譙他們?」楊點頭。
我去電秘書長,說是你們市府在大肚台地亂造林、狂搞工程,觀念、做法大有問題,要不要我跟楊教授跟你們主管做個簡報,大家對講、溝通一下?否則民間只好繼續幹譙下去!
市府很快地安排在大肚台地的一家溫泉旅館簡報室,各單位一級主或副主管、主秘、市長齊聚,先讓我跟楊教授講解大肚台地生界現象、問題與規劃綱要策略等等,然後各單位主管與我們溝通。而楊教授果然不久就跟一、二位主管幹譙了起來!哈!市長還再三拜託我們未來什麼花博、綠化、保育工作等,得要協助云云。
我也想起原台中港路茄冬王公的保護運動,市府一知民間搶救,主秘、農業局長、科長等,連袂前來說明保育決心,真的中止了28層大樓的興建案,更進行茄冬公園的規劃,等等。
民間在乎的是公共政策的公義、世代正義,而不在於表面「做人」,然而號稱「本土政權」一上任的「態度」、「官威」,傲慢架子先架上堂,搞得民間人士、環保團體怨聲載道,幹譙連連。
原本我不瞭解為何護樹團體、台灣生態學會等等,那麼「痛恨」「林政權」,今天一接來訊才明白,喔!真的好大的官威,我要向你「請教」,我排好時間,給你選擇,這是什麼跟什麼?!給你「恩寵」?!我們瞭解「大官很忙」,「忙」到「心死了!」,百姓當然得配合你,差個下屬通告,已給你很大的面子了,你還叫什麼叫!
如果今天換個角度,說是某某人啊,我們副市長想要向你請教,這3個時段你何時方便?則草民一聽,馬上懂得禮貌:「大官時間寶貴,草民前往市府拜會,您寶貴的時間應該多放在市政啊!」難道人民就不懂事,不懂謙虛禮讓?!
「本土政權」似乎可以不必那麼土與霸吧?前不久,某某欠缺文化涵養的某部長也是一個樣,差個人來電,「宣某某人來部,部長面諭」,草民就得乖乖自掏腰包搭高鐵北上「面聖」!好大的官威哩!這就是本「土」政權乎?!也是蔡英文總統口說的「謙虛、謙虛、再謙虛;溝通、溝通、再溝通」?
陳來興畫家的畫作(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