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9日 星期五

【研究倫理小註 ──鑽取神木生長輪】

陳玉峯

  生長輪的分析。
研究史上第一位從樹木的生長輪(或年輪),推測氣溫變遷的人,是1930年代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安德魯˙道格拉斯(A. E. Douglas),然而,年輪的寬度受到降雨量、日照量、氣溫、其他各類環境因子,或立地環境加成、抵銷等,甚為複雜的交互相關,還有個體遺傳基因表現型的影響等等。
如果氣溫變動較小,降雨量就可能是影響年輪寬度的較重要因素。後來的研究方法,大抵集中在利用各種原子的同位素,用來重建古氣候,例如碳13、碳14,例如日本人研究屋久杉得知,氣溫每上升1℃,碳13的比例會降低0.03%,因而可藉由碳13的比例變動,推測過往二千年的氣溫變化。
我去年前往日本中央高地的木曾(Kiso),那裡的檜木最老樹有1,200年,利用其年輪可追溯氣溫、降雨等變遷;已知全球最高齡的樹木,美國加州與內華達州邊境上的長壽松,樹齡高達8,500年,美國人加上埋在土中的古木銜接,他們推測了該地12,000年天氣的變化。
過往科學界嘗試以種種途徑追溯古氣候及其變遷,例如古代的文獻記載、湖沼與海底沉積物、冰核、樹木年輪,以及有紀錄以來的氣象觀測等等,而除了氣象觀測及文獻記錄之外,其他都是「替代性」資料,不是直接證據,變數太大且須交叉驗證,否則很難評估精確度有多少。替代性推測資料也有人以氧的同位素比例,分析鐘乳石;以X光分析珊瑚礁的年輪寬度等等,花樣很多。
台灣近年來最有意思的氣候回溯,大概是大鬼湖底沉積物的分析,找出了約1,3501,850年的小冰河時期,引發蒙古戈壁的細砂,隨西風盛行而沉澱於台灣。而鑽取樹木年輪討論氣候變化的論文,近年來也出現。然而,鑽取老樹年輪會不會傷害活體樹木?如何下達可不可以、該不該鑽取等,有無規範?什麼單位依據什麼標準核准?事前、事後的處理是何?歷來似乎無人在意,也從未討論。
20181月中旬我接到2通電話,是台南有位從事樹木景觀營造的李文瑞先生打來的。李先生因為前往棲蘭山區等檜木林帶旅遊,得知有人鑽取「神木」的「生長錐」,依他經驗,他認為樹木會因為鑽洞,感染死亡的機率提高,因而熱切且鍥而不捨地追查。
李先生先是上網搜尋相關資料,然後陸續電繫林務局、退輔會,接著聯絡宜蘭的立委辦公室陳情,再回頭詢問相關多個單位。整個流程中他忿忿不平,因而又找樹保團體等,再來找我。
我告訴李先生,我很多年前也曾經接受林務局的委託計畫案,在阿里山區對造林木鑽取生長錐,檢視生長狀況等資訊,而要鑽取生長錐,的確需要考慮研究倫理,畢竟這是侵入性的行為,且鑽後是該以癒合劑等,處理鑽孔,以防感染。
拙作《台灣植被誌(第四卷):檜木霧林帶》研究過程中,曾經鑽取阿里山區檜木及柳杉人造林木的生長輪。

李先生基於愛樹心切,且因四處探詢都得不到有承擔的交代,因而產生種種「動機性」的質疑。我告訴他:你揭開了植物生態等,在台灣為人忽略的研究倫理相關議題,真的了不起!我會將此議題轉告全國森林主管機關等,亡羊補牢,制定一套專業審核規章及許可制度,而您特別強調的「神木」守護,似乎更應有所規範。
於是我向林務局林華慶局長提出此議題,林局長欣然同意且認為此等問題,的確是過往所疏忽,他會責成相關部門著手論議、處置。
我書寫本短文在於公開向李文瑞先生致敬,謝謝他為台灣山林樹木的細膩用心、用情,山林有知,也會感懷李先生的義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