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8日 星期二

【部會組織改造的深思(2) ── 不整不合的環資部?】

陳玉峯
部會組織改造之牽涉國土利用、永續保育、世代環境等議題者,總該著眼的根本議題例如:21世紀全球氣候等變遷之下,國土利用的終極目標、其與所有部會的相關、20世紀問題的總反省與改革等等,本文先就問題現象,以及環資部組織結構到底整合了什麼碗糕,舉例介紹。
試以簡約方式,說明台灣國土今後最大問題。
常識告知,一條道路穿過山坡地,一定在路側切斷或形成基腳懸空,崩塌通常逢機隨之而發生,安全或工程考量當然是穩固基腳。
試將台灣看成一座山,則1,500公尺以下的低海拔地區,大致相當於台灣島的基腳,也就是20世紀全面開發、最高密度土地利用的區域。而局部地區開發上升至海拔2,500公尺上下,例如茶葉以百年的時程,從低海拔文山茶、龍井茶,經鹿谷烏龍、二七仔,到阿里山公路的阿里山茶、梅山鄉瑞峯等,乃至現今的梨山、大禹嶺高山茶,加上高冷蔬菜、溫帶果樹等,農業上山的現象。
阿里山公路通車後,茶園由此上下擴張。
一片新墾殖的茶園,由樹頭可看知此坡地原為樹林。

1980以迄2010年代,我書寫過的林業、礦業、農業、觀光遊憩等等問題,不下數十本書,不再贅述,但我必須強調,除了林業政策稍有轉向之外,開發或耗竭利用的模式從未停止。如今,更恐怖的,水庫集水區的第一級環境敏感區,竟然要透過8月即將定案的「國土計畫草案」全面解除,夥同環評子法、全國區域計畫的自廢武功,重要溼地、海岸保護區等,數十年民間艱難打拚的一點點小成果,即將骨牌傾圮?!我實在想不懂內政部葉部長不也是先前環境運動的先鋒嗎?環保署李署長不是長年站在本土打拚的,我雲林鄉親嗎?究竟是什麼樣的政商力量,竟然要置台灣國土生界於死地?然後,在法規全面鬆綁下,「傳媒」炒作的是「露營區」管理沒有法規;行政院急著要進行的卻是成立兩個部,林全內閣對待台灣難道比次殖民地更不如?!天啊!小英政府到底怎麼了?!
而各類有良知的專業,聲討數十年的攔砂壩、河川整治、水土保持、治山防洪等等工程部門,超過1甲子的永續工程掛帥,迄今或從來透過常態預算,以及暴發戶式的災變後重建,形成「無敵鐵金剛」,更與選舉、民代、政治人物綁樁、黑道、各級政府等,無縫接軌,難道只因水利署納入環資部的三級單位,就能解決歷來的根本腦袋問題?
且讓我們檢視2012年及2016年環資部組織架構草案的差別:
環境資源部組織架構草案(2012年版本)。
環境資源部組織架構草案(2016年版本)。

光從相隔4年的版本表面可知,氣象局被抽回交通部,則不知道環資部的氣候變遷司是自己另行收集長期變遷大數據呢,還是跨部協調合作?林務局改成森林及保育署,與國家公園屬平行並列,實質上跟過往一模一樣,並沒有任何整合,則先前在業務上重疊與衝突的問題,例如火災處理、野動危害農作之際、遊樂區與遊憩區(前屬林務局,後屬N.P.)、委託研究計畫反覆重疊、經管理念差異……,一項也沒有因為設立環資部而解決,更不幸的是,新近,國家公園(署)又被抽回原本建制,環資部原先理想的整合淪為不能整合,殘障改組?而林全院長竟然就隨口答允內政部,令人懷疑院長到底清不清楚問題所在,而政務委員又在幹什麼組合?!
試問現今林務局新竹林管處觀霧森林遊樂區的遊客中心,跟雪霸國家公園的山椒魚生態中心,相隔30公尺,國家是這樣地浪費人民血汗錢,則每種珍稀動植物要不要每個單位蓋個豪華館?新成立的環資部解決什麼疊床架屋?!
以前我批判台灣的森林法、國家公園法……都是「特別法」,沒有那個法比那個法大,因而遇到現實衝突層出不窮的案例,又回到人治協調,而非法的貫徹。而今環資部收編(又被內政部、交通部「抽銀根」)原本各自為政的各「署」,則各三、四級原班人馬的單位衝突時,部本部那「7個司」、「6個處」、「4個會」能解法問題?最後還不是回到部長的人治好裁決!則換個不同價值觀的部長,不就雞飛狗跳、人治至上?!
本文尚未涉及多如牛毛的實質問題,只就兩大議題拋出:
1.            環保團體歷來呼籲的,正是土地生界實際發生的困境之如何解決,人民摸不清政府機關大大小小單位的關係!我們要求的是,政府有關公職,在觀念、行為、施政的大改造;我們最迫切需要的是由下往上,由歷來問題的解決及前瞻遠見總盤點之後,配合國家終極理想與目標的長遠綱領及政策,由此綱領及政策才去規劃最適合的組織結構,而不是現今由上往下的官位新分配!!
2.            官方十多年來的本位、上位「組織改造」,版本不斷「翻新」,「翻新」的機制,並非依據理性、理想、遠見、長遠解決問題諸原則,而是某些「要人」「關說」的「成果」?!試問,朝令夕改的改組真的是國政水準嗎?何況,最新版本(不是2016年版)根本是「不整不合」,無能解決「宿疾」,或將引發更多人治的危機,充分淪為改組而改組的盲目?!
蔡總統啊!內政也得稍加用心啊!5.20您不是強調要解決問題的嗎?
附帶舉一實例,有待行政命令即可立馬解決:
我一位年輕的友人、學生王豫煌博士,新近以無人載具空拍了一大堆「河川整治」。從照片上看得清清楚楚,一條小支流的一小段,浪費國家資源數百、千萬元,將天然河道整成人工,則一陣土石流下來全歸烏有;一小條溪澗只要工程車到得了的地方,就可「整治」,整死自然、整空人民荷包,然後,全國151條大小條河川,千萬條支流何處、何段不能「整治」,難道國家要繼續幹這類鳥事嗎?
林全院長啊,您只消下道行政命令就可解決這等荒謬不是嗎?!攔沙壩呢?數不清的,以竹竿代替鋼筋的駁崁呢?非不能也,不為也!

  
以南投中寮「粗坑吊橋上游野溪整治二期工程」為例,此為施工區剷除南岸植被的前後對照(2016/08 vs. 2017/03)(王豫煌博士提供)
 
 
 
20032017年的衛星影像,並未發現兩岸有任何崩塌災害,卻大規模施作護岸工程,嚴重浪費公帑。(王豫煌博士提供)
工程設計及施作,徹底破壞溪床的自然結構,溪底用水泥加石塊刻意施作成魚鱗形狀的景觀。(王豫煌博士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