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3日 星期二

【嘉義的趣味印象(3)─達摩VS.石猴】

陳玉峯
同樣是外來政權、次殖民地之對待台灣,老丈人卻跟我說:日據時代台灣人活得較有尊嚴;國據時代較容易賺錢!關於日本及國府之於台灣不能比較的比較,賽勝濁水溪砂數,無需我贅述,但發生在土地上的「政治地標」自己會說話,就連深山的石頭也會「抗議」。
阿里山森林鐵路在日本時代所謂的「本線」,是指北門站至二萬坪。二萬坪以上,為砍伐檜木所闢建的鐵道總稱為「林內線」,林內線長短不一,合計至少有22條。其中一條,由沼平到烏松坑山南方,長14.371公里者叫做眠月線(註:前身曾有塔山線的前段,即沼平至2號隧道的56公里)。
眠月線由1912123日至1915年期間,分段闢建而成,其中途站即眠月車站。眠月車站旁曾經至少存有8棟工寮,加上一棟伐木事務所。眠月車站一往北,立即接以「日治時代眠月線木製橋墩最高的橋梁」,但今已完全消失,改由向山壁內凹的鐵道代替,北走將近1公里即達「石猴站」。
眠月線的鐵軌經日本人於19391940年間拆除完成,但自1934年起,即開拆。國府接收後,1947年為多伐木、殘材處理等,再度將之鋪設鐵軌、整修至石猴站,長度8公里。沼平至石猴的觀光客運則始於1983211日,但1999921日大地震之後完全中止。
我在19841985年間曾到石猴區調查植被,當時石猴區是檜木林被洗劫一空、造林木也已伐盡,再經火燒之後所形成的台灣二葉松疏林。我曾爬上「石猴」頭上調查與拍攝。
我說的「趣談」便是「石猴」。
石猴區位於石鼓盤溪上游、松山(2,557公尺)西南,因為該地有一高聳鉅大的岩塊突兀盤據,我假設它是在劇烈的造山運動時期從上滾落;但也有可能是旁側山坡的土石崩瀉掉落,唯它殘存兀立。
日治時代全區檜木林伐除後,該巨石更加突顯,渾然生似背高望谷的一位坐禪者,因而命名為「達摩石」,以印度東至中國的禪師達摩祖師來稱謂。然而,國府渡台後,這塊巨石卻看似大猴,由是而命名為「石猴」。
兩個政權的眼界天差地別。日本人看成禪宗東土祖宗;流亡逃難政權視為猴子!當然,我認為很可能是角度、位置之平視或仰看的象形差異。
無論如何,從禪師降格為猴子,大概連巨石本身或土地公都不爽?強忍了大約半個世紀,終於在1999921日,該巨石藉由大地震能量,自刎頭落,了斷羞辱!
我認為在日治時代也可能有台灣人稱呼該巨石為「石猴」或類似的名稱,但日本人的「正式」稱謂始終以「達摩石」尊稱之,畢竟日本是信仰自然神教,對山川大地萬物素懷敬畏,且其文化的基底是顯性禪門。相對的,台灣人自從陳永華引進「三太子」以降,台灣文化的底蘊是隱性禪門,不落文字,甚至超越法相,也不在乎名相吧?!
無獨有偶,「斷頭」現象也發生在樹靈塔身上。
製造、落成於1930年代的阿里山樹靈塔(相對應於屠宰場的獸魂碑),模仿印度石窟的佛塔,塔頂原本是四個圓盤往上縮小,是銅製。1950年代,被一位台灣小偷爬上去,硬是敲了二個銅盤去變賣,而始終沒能復原。而今已經很少有人知曉這段軼聞吧?!

大半生行走山林,無常是恆常,就當「趣聞」。

阿里山為伐木所闢建的所謂「林內線」鐵道曾經存有20餘條,其中的眠月線長14.371公里。
眠月車站附近曾經的伐木聚落(《阿里山─永遠的檜木霧林原鄉》605頁)。
出眠月車站的高架木製橋樑,早已消失。原本高約24公尺。
日治時代石猴區伐木後突出的巨石,眠月線切過巨石盤坐處。從眠月站北瞰,巨石像極了盤坐微傾的禪師,難怪日本人命名為「阿里山新達磨石」,達摩或達磨皆可(dharma)。該石高30多公尺、直徑約18公尺。
1985年我在眠月線石猴區的植被調查(陳月霞攝)。
1970年的「石猴」猴形猴現(陳月霞提供)。
1983年之後設置「石猴遊憩區」,1999921日之後廢棄(2009.5.16)。
林務局石猴解說牌(2009.5.16)。
9.21大地震時,達摩「不堪受辱」,自刎斷頸(2009.5.16)。
今之「達摩石」尚存「硬頸」(2009.5.16)。
日本人伊藤房子留存的樹靈塔照片,有四層塔蓋及頂銅柱(陳月霞自日本帶回照片)。
今之樹靈塔。
樹靈塔頂被敲掉頂銅柱及上兩圓盤。
日治時代的獸魂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